专家解读:中国经济步转型升级难在哪?(3)

专家解读:中国经济步转型升级难在哪?(3)

路在脚下 向新一轮改革开放要动力

张立群: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空间还有多大?中央提出,坚持“双结合”,打造“双引擎”,保持“双目标”,为中国经济“爬坡过坎”指明了方向。这一战略部署,是基于当前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将是开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的“金钥匙”。

新常态下的“双目标”,就是经济发展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这两大要求;“双引擎”提供了实现目标的引领动力,即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围绕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改造传统引擎。从“高速”到“中高速”,从“传统驱动”到“双引擎”,中国经济“列车”不仅不会掉挡失速,反而会因为增添新动力跑得更稳健、更有力。“双结合”就像下围棋,讲究既要谋势又要做活“眼”,即做活经济稳定增长和推进结构调整这两只“眼”,通过提高增长的含金量,实现稳中求进。在稳增长不会遇到非常大压力的背景下,我们要把更多精力放到求进上,在结构调整、开放发展等方面发力,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下一步,要坚持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破除束缚市场活力和资源配置潜力的制度桎梏,依靠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干春晖:刚才我们讲中国需要实施改革开放2.0版,我们认为此外还有几方面需要强调:

一是发挥大国综合优势开发国内市场。我国一度采用出口导向为特征的东亚模式,但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是百分之二点几,我们现在是百分之六到七之间,要靠百分之二点多的全球增速来带动我们7%左右的增长,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更多考虑国内市场,现在我们收入水平已经提高了,满足了本土市场,也能够驱动经济增长。

二是构建动态比较优势战略。中国的低端制造业正在失去竞争力,但还没有完全形成新的优势产业。所谓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就是指我们怎么样来构建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的产业。

三是从全球价值链的被治理者转变为治理者。全球化时代全世界的产品生产都处于价值链上,每一个国家都承担加工制造服务等工作的某一些环节。我们未来面临着如何从价值链的被治理者成为价值链的治理者,但整合价值链的工作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和经验。

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我们经济体未来指望它驱动经济增长,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问题在于,怎么知道这些产业会成为支柱产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甄别和筛选?如果我们有办法来发现一部分产业,怎样才能够支持它?这就是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问题。

从中国目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只要我们能够继续坚持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只要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不要有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就非常有希望通过持续稳定的增长,实现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

王勇智:就我们自身实践来看,转型升级之路就是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从而在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不只是一个车间的自动化生产,或者说车间里一两个机器人作业,而是一个包括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在内的完整体系。我们力争实现的“智能化中车”,不只对我们中车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积极带动作用。

在智能制造上升为国家战略前,中国中车已悄然在内部开展信息化工作。如今,在不少基地和工厂,智能制造已初见雏形。未来,中车智能制造2025蓝图规划将通过精细级、精益级、智能级三个层级持续推进,最终实现让信息化成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化企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