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优秀文化?

学校教育如何传承优秀文化?

在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延续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不仅从来没有中断过,而且是中华文化汇聚、保存、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场域。今天的学校教育无疑仍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社会文化的重任。为使中华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保存、弘扬与发展,需要开辟一条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作用。这既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担当,也是炎黄子孙理应承担的历史责任。那么,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如何才能开辟出一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路径呢?

第一,中华优秀文化是传承与创新的统一,而传承与创新的首要任务是要通过专门的研究机构凝练中华优秀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精神。近年来,学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有较深入的探讨,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其成果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顽强的延续性、坚韧的凝聚力和博大的包容性。二是中华优秀文化以对人的道德教育为核心,强调尽孝爱国、仁者爱人、以人为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个人置于集体中,突显其道义性。三是注重人的尊严,提倡节操,宣扬不屈不挠的气节和人格。四是倡导中庸之道,追求和谐共生,正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五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佛教、道教为重要补充,并呈现出儒、佛、道三家合流的特点。六是讲求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身体力行的价值取向以及经世致用的治学传统,凸显了中华优秀文化实用理性的特点。这些内涵的精神实质是经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逐步形成的,世代相传,从未间断,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群体、个体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产生着重要影响。就文化本身而言,其本质是人类创造的有意义的行为方式及其精神成果,它的最突出特性就是创造;而中华优秀文化正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精神产品,也是当代国人文化创新和精神生活提升的历史依据与现实基础。它使得中华民族代代相连、历史相继,保持了某种连续性与同一性,为民族生存与发展带来秩序希望和生活意义。所以,有必要在一些以历史文化见长的研究型大学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实际生活的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和精神的总结与凝练,重视中华文化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发扬,做好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华优秀文化课程开发以及社会教育中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

第二,在高等学校的文化创新中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的学科专业建设。文化创新的关键是众采百家之长,是多种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国自近代以来发展新式教育,吸纳国外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多于继承自己历史的、民族的东西,甚至有的时候全盘否定中华传统文化。现在很有必要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尤其要重新认识与评价中华优秀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中华优秀文化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充满活力的民族文化,而要在高等学校教育中传承与创新这一民族文化,就必须以学科专业作为载体。在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史中,最早孔子以“六经”教弟子,开创了古代学校设立学科专业之先例;汉武帝时创办太学,“置五经博士”,就是在太学设置“五经”专业;唐宋时期的中央官学乃至后来的国子监等高等学校,经学学科的专业建设更加完备。当代社会举办高等学校,归根结底就是要办好学科专业。所以,高等学校这个场域及其教育内容这种载体,是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文理综合大学还是理工科院校,都应设立这方面的学科专业,与时俱进地取百家之长,建立起中华优秀文化的学科专业体系,通过设置学科、专业,既培养了学生,又使教师获得了成长。只有这样,才可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而真正担当起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

第三,按学校分级建立中华优秀文化课程体系。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科专业的坚实基础;而学校课程则是教育内容系统化的凝练,是学科专业的具体形态。由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最终要建立起中华优秀文化的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可就这一问题拟定一个指导性意见,供各级各类学校参照执行。如中小学可以建设中国文化经典课程,大学则建立中国优秀文化学科专业的课程模块,各级各类学校应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几门经典课程,用蒙学中“三、百、千”、儒家的“十三经”、道家的《道德经》以及古代文学优秀作品作为教学教材,也可以开发一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实际生活需要的中华优秀文化教材。现在,有些大中小学已在这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天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课程,绝不是完全以儒家经学为主,更不是复古复旧,而是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给文化经典开辟一席之地,从而与时俱进地弘扬与创新中华优秀文化。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