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教学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概念

应用型教学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概念

在当前全国实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应用型教学文化”与其它类型教学文化的不同,“应用型教学文化”对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的作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人才培养文化体系”是基础。“人才培养文化体系”构建是一个立体工程,概括为一句话,即:解决对应用型教学文化的思想认识问题,形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理念意识。

第一,解决对应用型教学文化的思想认识问题。当前社会及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对“应用型教学文化”认识不足的问题,将其与“校园文化”“研究型教学文化”等混淆。要构建“人才培养文化体系”,必须要理清应用型本科教学文化有别于其它高等教育类别教学文化的显著特点等问题。

第二,形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理念意识。以往在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时,主要侧重于“专业维度”,随着社会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增加,高校教育教学理念中增添了“职业维度”。其实,根据“专业”、“职业”与“创新创业”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构建应该是立体的三维模型,即:在教育层次上将应用型教育分为“技术教育素质”、“职业教育素质”和“创业创新性素质”;在教育内容上将应用型教育分为“团队素质”、“行业素质”、“职业素养素质”;在教育方式上将应用型教育分为“课堂”、“现场”、“项目”、“实习”四种教育资源。

“师生实战文化体系”是重点。“师生实战文化体系”指的是形成师生“项目意识”与“问题意识”相结合的自主意识。最终实现教学定位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教学特色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教学模式真正转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来,教学目的真正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第一,形成“行业标准与专业建设互融”的课程体系。深化具有“应用型教学文化”特质的专业教育内容改革,以“实践、再实践、反复实践”的思路为指导,构建起“行业标准与专业建设互融”的课程体系。

第二,探索教学过程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教学模式。首先,专业基础理论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和项目实施能力培养互为依托,充分体现“就业导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原则:既有专业特长同时兼有岗位适应性和创造性。其次,“双证书”彰显职业性,让学生在毕业时同时拿到学位、学历和岗位技能证书。

第三,构建应用型特色鲜明的“专业教育系统”。首先建设应用型特色鲜明的“三个课堂”体系,即:改革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形成第一课堂体系;以各类讲座论坛、艺术节等活动为补充,完善第二课堂体系;以工作室环境建设和利用为重点,打造“潜在课堂体系”。

“立体式评价体系”是保障。“立体式评价文化体系”指的是形成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和锻造“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文化体系。

目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高职称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第二,中年教师队伍中具有高职称的人数太少、拥有较深行业背景的人数太少。第三,青年教师队伍尚须进一步培育,主要表现为缺乏动手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建本科院校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创客”一词,并多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本科院校如何锻造“创新创业能力学生”,急需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学生”的措施规定,在理论研究和校园氛围上构建“立体式评价文化体系”。

(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青年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技术转型的‘现代学徒制’路径研究”成果之一,编号SC14C012)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