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机课堂”要推行更要“升级”

“无手机课堂”要推行更要“升级”

12月21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教室内,上课学生将各自的手机放入前排的收纳袋中,集中精力听课学习。据该校老师介绍,“无手机课堂”旨在倡导同学们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12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身在曹营心在汉”成为大学课堂上学生的真实写照。君不见,老师在讲台上辛苦地讲课,学生却在下面“手忙指乱”地玩手机,不少大学课堂俨然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近日,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开始推行“无手机课堂”,旨在让学习归学习,娱乐归娱乐。不过,“无手机课堂”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并非治标又治本的良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依赖症”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这一群体症候被带上了课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在低头看手机。”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调侃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针对这种现象,山西高校把手机“请”出课堂,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听讲。笔者看来,这不仅是对课堂、对知识最起码的尊重,也能让学生们遇到问题不再依赖网站搜索,而是自己动脑筋思考或者相互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行“无手机课堂”值得肯定。

可以说,“无手机课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抵御上课“低头族”的“手机依赖症”,但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课堂吸引力不够,学生依然会选择其他的方式“拒听”。所以,要让学生将心放回课堂,则需将“无手机课堂”全面“升级”,着力解决好课堂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课堂比手机更精彩”,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增加与学生们的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远离手机给他们的学习带来的新变化,找回对于学习的认同感,那么“无手机课堂”才算是起了作用。

不过,仅仅如此就能保证高效课堂了吗?非也,这恐怕只是学校的一厢情愿罢了。其实,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并不在于手机,而在于大学生是否有自制力。戒除学生“手机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划,这比外部要求应该更管用。进一步说,倘若大学生有良好的自律能力,带着手机进课堂,把手机放在口袋里,却不在听课时使用,“无手机课堂”也只剩躯壳而已。 

总而言之,提高上课效率不能完全倚仗“无手机课堂”,它只算是初级的治理方式;换句话说,“无手机课堂”仅具有有限的象征意义。若想把“无手机课堂”真正打造成高效课堂,科学的教学引导、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自律能力三者不可或缺,唯有如此,“无手机课堂”才能让学生从低头看手机变成抬头学习与生活,才能厘清生活、学习、娱乐之间的界限,才能确保有用终身而非只管一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