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砍污”突破环境污染的“囚徒困境”

“利剑砍污”突破环境污染的“囚徒困境”

日前,据《法制日报》报道,由河北省组织开展的“2015利剑斩污”专项行动近日启动,此次行动的规模和声势均超过历往,并且打击重点将从“黑窝点”、小作坊转向具有一定规模的非法排污企业,从因果关系简单的小案件转向跨区域集团性案件,从技术含量低的直排案件转向技术性违法犯罪,从一厂一企拓展到污染严重的重点地区和流域。

“黑窝点”、小作坊,从技术含量低的直排案件转向技术性违法犯罪,不外乎就两个原因,一是企业因自身利益问题而从中作祟,二是存在一些基层环保监测人员故意瞒报,甚至权力寻租牟取经济利益。坦言,有“内外接应”者,治污路上又岂能不困难重重?

事实上,说到治理环境问题,环保部门可谓是早已“搞尽脑汁”,不论是“以法治污”,还是“以罚治污”,但环境执法“进门难、取证难、抓现行难”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黑窝点”、小作坊超标违法排污等行为依然存在。

不得不承认,面对当前环境污染形势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特点,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不断增强,环境犯罪的隐蔽性更加凸显,单纯凭借环保部门充当环境的“健康卫士”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力不从心,且容易被误认为是环境污染背后的“保护伞”,局面十分被动。

然而,当前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击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突破环境污染上的“囚徒困境”,无疑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治污问题的新举措、新方法。如果一如既往的进行简单排查,又或者是突击暗查,或许能起到临时性效果,但实际上,治标不治本,排查、暗查过后,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仍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环保部门与环境污染违法犯罪企业的“猫鼠游戏”仍然演绎下去。

诚言,河北省组织开展的“2015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为我们打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境保卫战”,尽管是河北环保史上还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可鉴,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但这种敢于突破传统的做法,彰显出政府治污铁心,也让我们看到了还原“青山绿水”的转机。只要敢于作出判断、敢于作出尝试,终会突破环境污染上的“囚徒困境”,不用再忍受雾霾之痛、污水之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