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冬日,登上济南英雄山山顶,照例从东麓下山,老远听见吠声大作。顺着吠声前行,迎面是一个用铁丝网围绕的院落。只见,院外有一只身上裹着红袄的尺把长小犬,正对着院内呲牙咧嘴地叫着,院内则有一只狮子一般的大狗与之对吼。看样子,大狗愤怒之极,几番欲扑向小犬,遗憾的是,颈上被一根粗长的铁链拴着,只有咆哮的份儿。
见此景,我对一同登山的妻子说,肯定是小狗对大狗不礼貌,大狗被惹毛了,想出来教训它,可惜自己被铁链拴着,只好干上火干生气。
妻子质疑:“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说,你看那小狗,被主人宠着、爱着,整天好吃好喝、好住好睡,时常还要和主人一起爬山锻炼,生怕有个好歹,宝贝儿似的,这在狗世界里处于啥层次?你再看那大狗,在凛冽的寒风中看家护院,吃得是粗食烂饭,睡得是四处透风的陋窝,更可怜的是被大铁链拴着,没有狗身自由,这又处在狗界的啥层次?相比之下,那小狗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瞧不起大狗,拿大狗不当狗,用刻薄的语言讥讽,那大狗听了,自然要生气发怒啦。刚才,这场狗骂可能就是由此而起的。
听了我这一番解读,妻子仍不以为然,说都是你瞎编的,狗的事儿人怎么会知道。我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狗有狗话,只不过人听不懂罢了。人听不懂狗话,并不意味着狗没有语言,人类不认识的事物,并不能否定事物的存在。尽管狗没有人那样明显的喜怒哀乐感情,但人如果通过对狗的活动的观察与研究,是能够认识狗的习性,并掌握其活动规律的。于是,我又向妻子讲起了《庄子·秋水》中那个著名的“濠梁之争”故事:
一次,庄子和惠施二人一同外出散步,站在濠水的一座桥上观鱼。因为他们都是哲学家,不免要借题发一通议论。庄子说:“你看,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悠然自得,多么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呢?”惠施又说:“对,我不是你,确实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但你也不是鱼,因而你也根本无法知道鱼的快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