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2015年9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使国企改革的措施更加细化,并提出要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局面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在建立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的同时,不断提升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中对其他性质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将国有企业的企业性和公益性统一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果突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国有企业的数量、分布面大大缩小,但是其平均规模、行业影响力及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国有工业企业为例,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量为64737个,而2013年为18197个,降低了71.9%。但是,在企业数量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指标却迅速提升。199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74916.27亿元,而2013年则迅速上升为342689.19亿元,名义增长率高达357.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从993.53亿元提高到10772.20亿元,名义增长率为984.2%;利润总额从525.14亿元提高到15194.05亿元,名义增长率高达2793.3%。而从总资产贡献率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相对指标来看,分别从2000年的8.43%和6.15%提高到2013年的11.93%和6.46%。可以看出,在国有企业改革之后,国有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但是经营业绩却大幅提高。
从国有企业竞争力角度看,国有企业进步明显。以最有代表性的中央企业为例,目前我国央企数量为107家,2015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我国创纪录地有106家企业上榜,而中央企业有47家入围,比重高达47%,如果考虑到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则国有及国有控股比重更高。从企业影响力而言,中央企业基本处于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和关键领域,且占据本行业的龙头地位。例如,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名列前三甲的企业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在500强中排名分别为第2、第4和第7名,不但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即便在国际同行业中,也位于前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