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习近平主席初步阐述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主张。习近平主席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这就从技术、文化、经济、人才、国际交流等五个维度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框架和思路。尽管这些方面没有深入展开,但就如何建设网络强国指明了方向。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正是中国互联网地位逐渐提升的表现,是中国积极开展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升中国话语权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乌镇演讲,提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并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同时,还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举措,如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等。这些论述从目标与手段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内容。
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是习近平主席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让互联网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也是改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接入互联网的20多年取得的成就,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个生动写照。在互联网改革发展管理过程中,必须确保互联网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这既是我们党执政宗旨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的体现。从党的宗旨来看,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由此,决定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成果和价值导向应该是惠及人民、与民共享。
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信息经济示范区等则是习近平主席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具体内容。由此可见,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外壳”,而是内涵丰富、内容充实的体系,是目标与内容的统一体。乌镇讲话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展开和细化,更加明确了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和战略部署。
再次,乌镇讲话将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镇讲话中提出的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大主张”,既深刻阐释了中国治理互联网的立场和主张,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作为网络大国的战略视野、开放态度、合作精神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不仅仅为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注入了“中国智慧”,而且也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重要指针,势必会推动全球互联网秩序的发展。
如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习近平主席今天提出的“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四项原则”将会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将成为世界各国互联网治理的基本准则。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是中国为全球网络治理提出的“中国方案”,也将为世界各国所借鉴和采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一经提出,即刻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热议。之所以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因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联系在一起。虽然互联网是无形的,但是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同时,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流动性,网络空间也不仅仅为某一个国家所独有,而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
习近平主席提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有助于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形成价值认同、理念认同。在这种共同的价值导向下,各国在网络治理中才能够更好地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这是中国的互联网治理者对世界互联网治理的贡献。世界各国只有认识到在网络空间中命运与共,才能形成更好的治理机制。
对此,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为实现全球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平台,有助于推动互联网健康发展,而这也是中国对全球互联网发展做出的独有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