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回顾 :从“扶贫”到“脱贫”(2)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回顾 :从“扶贫”到“脱贫”(2)

三、国际篇

【背景】

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讲话。  

【讲话摘编】

环顾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最近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根本出路在于谋求和平、实现发展。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立足自身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中国基本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少了4.39亿,在教育、卫生、妇女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发展不仅增进了13亿多中国人的福祉,也有力促进了全球发展事业。

6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名中国好儿女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同各国一道为实现2015年后发展议程作出努力。   

【背景】

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

【内容摘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

“四点倡议”——

第一,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

第二,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

第三,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

第四,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   

【学习笔记批注】

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期望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间,中国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数量,高速度推进减贫事业发展,对于减少全球贫困人口事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堪称发展中国家的楷模。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减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政府高度重视,而且在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全社会通力配合,形成了一个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在内的扶贫开发协同架构。随着中国经济转入较多依靠国内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减少贫困人口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因此,减贫绝不是经济发展起来的施舍,而是推动社会良性运行的必然之策。中国的减贫理念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值得向全世界推广。

同时,中国减贫事业发展也将为全球减贫事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南南合作等现有国际机制为基础,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相关投资基金发挥作用,特别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会释放各国潜在生产能力,有效提升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当地贫困人口减少。从全球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平、和谐、包容、繁荣和共享的道路,不仅实现本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这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四、会议篇

【背景】

11月27-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内容摘编】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学习笔记批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此次会议连同11月29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申了减贫任务从“扶贫”上升为“脱贫”中关于体制机制运行的各种问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制约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二是主观因素,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必须以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来检验我们的行动。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再硬的脱贫攻坚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能啃下来。

【结语】

在基层多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贫困有着深切的感悟,对于处在贫困中的人民有着最深切的感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能过上奔小康的幸福生活,是他心底最朴素的中国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既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我们不容推卸的重要使命。只要我们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踏踏实实为民造福,以愚公移山之志苦干实干,就决不会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就能够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