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从“金屋藏娇”到“化作青鸟”(6)

——带你认识汉武帝的后宫与后妃

摘要:汉武帝“雄才大略”,其文治武功为世所称颂,但是对于这位“冠于百王”的封建皇帝身后的后宫佳丽们,人们却知之甚少。事实上,汉武帝“凡诸宫美人可有七八千”,但是《史记》等史书中记载的,却只有阿娇、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邢夫人、钩弋夫人。其中最详细的,仅陈、卫、李、赵四人而已。曾为人艳羡的陈阿娇最终被罢退长门,曾“霸天下”的卫子夫被迫自杀,“姿貌殊绝”的赵夫人却因儿子被立为太子而被逼杀,“倾国倾城”的李夫人虽早年病逝,但其家族最后也被诛灭。这四位曾为武帝所宠爱的女子,可以看作是整个西汉后妃命运的缩影。

李夫人几乎得到了当年卫子夫受宠时的荣耀。《西京杂记》卷2记载,武帝去看望李夫人时,无意间用李夫人头上的玉簪挠了一下头,竟然使后宫佳丽数千人看红了眼,她们纷纷都购买来玉,作成玉簪,戴在头上,希望武帝也能来用自己头上的玉簪来挠头。这数千人东施效颦的结果,造成了当时玉价的倍增。《西京杂记》卷5记载,“武帝以象牙为簟,赐李夫人。”从这两个小小的侧面,可以反映出当年李夫人受宠时的情景。

在武帝的数千女人当中,大概李夫人是最受武帝疼爱的一位。翦伯赞说汉武帝“特别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见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2版第2次印刷,第313页)可惜的是,李夫人很年轻时,就病死了。

就在李夫人病危期间,武帝亲自前去探望。听说武帝来了,病了很久的李夫人连忙用被子蒙住了自己的头,很抱歉地对武帝说:“贱妾长久生病,面容早已毁坏,不能再见圣上面了。贱妾只希望死后,你能善待我们的儿子昌邑王和我的几个兄弟。”武帝说:“夫人病情如此严重,只怕要长病不起,这也许是你我相见的最后一面了。你让我看一眼你,你再嘱托昌邑王和你的兄弟,岂不是更好吗?”李夫人说:“妇人相貌不加修饰,不能见君父。贱妾已长时间没有梳妆打扮了,所以不敢以这幅憔悴懒散的样子看皇帝。”武帝又说:“夫人只要见我一面,我将加赐千金,并荣升夫人的兄弟为高官。”李夫人回答说:“升不升高官,全在于陛下您,并不在于见不见我这最后一面。”听完这话之后,武帝没有办法了。他只好又接着说,我今天一定要见你一面,否则我誓不罢休。听到武帝态度如此强硬,李夫人再也不说话了,她转过身去,在被子中抽泣不已。武帝无法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很不高兴地离去了。此时,在李夫人身边的姊妹们埋怨起李夫人来。“贵人难道就不能先见皇帝最后一面,然后再托付您的兄弟吗?这也显得太绝情了。”李夫人回答说:“谁说我太绝情。谁说我不想见陛下。我今天之所以不见陛下最后一面,正是要更好地嘱托我的兄弟呀。我本来是因为容貌出众,才以微贱的下人而得到圣上的宠爱。说到以美色事奉人,色衰就会失去爱,失去爱就恩情绝了。圣上今天之所以恋恋不舍地来看望我,就是因为我平时有出众的容貌。可是现在,我的美貌早已毁坏,颜色也无法与以往相比。如果他见到我现在的样子,必定会厌恶我、抛弃我。那么他怎么还可能因思念怜悯我而照顾好我的兄弟呢?”

李夫人死后,武帝十分伤心。他下令,以皇后的葬礼来埋葬李夫人。并且任用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后封他为海西侯,任用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不幸的是,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率军出征匈奴时,因受“巫蛊之祸”牵连,李广利妻子和女儿被关入监狱,李广利获悉后,无心恋战,投降了匈奴,其家族被诛灭。

对这位到死也不愿见自己一面的夫人,武帝十分思念。他命人专门画了一张李夫人的画,悬挂在甘泉宫。武帝死后,大将军霍光遵照武帝的心意,“以李夫人配食”,并追尊她为孝武皇后。

据《汉书》卷97《外戚传》记载:李夫人死后,武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自称能招魂,能让武帝见到李夫人的魂魄。于是在一天晚上,少翁张灯燃烛,施帐列酒,让武帝远远地坐在另一座帷帐里,果然,武帝在另一个帷帐中远远地看到,有一个美女像是李夫人的模样,出现在帷帐中,并且来回走动。武帝不能近看,这种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式的一幕,反而更勾起了武帝与李夫人往日的卿卿我我之情,他更加思念悲伤。于是赋诗一首:“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让乐府中所有的歌唱家以丝弦伴奏而演唱。武帝又亲自作了一篇赋,即《悼李夫人赋》。

关于这段人鬼相见的动人情景,《汉武故事》、《拾遗记》都有记载。但是《史记》卷49《外戚世家》却没有记载,反而在卷12《孝武本纪》、卷28《封禅书》中这样记载:“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资治通鉴》卷19“武帝元狩四年条”附录《考异》指出:“《汉书》以此事置《李夫人传》中,古今相承皆以为李夫人事。……按李夫人卒时,少翁死已久,《汉书》误也。”由此看来,武帝的这两篇诗赋,也不是为李夫人而作,它实质上是写给王夫人的。

有人认为:既然武帝能招王夫人魂,也就能招李夫人魂,不可能招一次魂就洗手不干了。其实这也是站不住的,因为,招魂之事,不是任何人都能干的来的。齐人少翁有本事,其他人就没有这个能耐了。少翁比李夫人死的早,那么谁给她来招魂。可见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将发生在王夫人身上的事移植到李夫人身上去的事情呢?我认为,这反映了人们对这位出身虽低贱,但却美丽、聪明、到死也不愿面见君王最后一眼的短命的奇异女子的怀念之情。人们宁愿相信,她死后还会回来与武帝相见,了却武帝心中最后的心愿。于是便将王夫人的事移植到了李夫人事上去了。再到后来,白居易又以这件事为蓝本,创作了《长恨歌》中的杨贵妃死后魂魄与唐明皇李隆基重逢的动人一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