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进校园还要等什么?(2)

空气净化器进校园还要等什么?(2)

要为空气净化器进校园创造条件

多数家庭会做好防霾措施,密闭门窗、安装空气净化器等,学生在家中受雾霾侵害的概率较小。倒是绝大部分的学校没有防护措施,让孩子们直接暴露在雾霾天气中学习、活动。再加之学校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危害。很多家长呼吁学校安装空气净化器,得不到回应;甚至学校还拒绝了家长自费安装的请求。

学校拒绝空气净化器进校园,可能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但孩子的健康却等不起。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扫清障碍,为空气净化器进校园创造条件。比如,教育部门可出台明文规定,允许、鼓励空气净化器进校园,并制定详细、完善的管理细则,为学校接纳或主动安装空气净化器提供政策保障,免除学校怕担责的后顾之忧。

学校应该担起自身的责任,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创新工作方式,采取学校、家长、政府部门三方合作的方式解决难题。

治理雾霾注定是一项长期工程,孩子们的健康却经不起等待,让空气净化器进校园是权宜之计、治标之策,但这是目前让孩子遭受伤害最小化的唯一方法。

学校装不装空气净化器,舆论不应管

社会的态度并不一致,在雾霾严重地区,家长们支持学校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居多,但愿意众筹支付费用的就少多了。如果让学校花钱做这件事,很多学校拿不出这笔费用。

让政府短期内从财政拨钱给学校普遍安装空气净化系统,恐不现实。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这也是一笔巨大的费用,不是政府说拿就能拿得出的。而且如果北京这样做了,河北的雾霾一点也不轻,全河北的幼儿园和小学怎么办?如果只是北京由政府出资给学校装,其他北方地区的学校装不起,这样的不公平社会如何能够接受?

此外从技术上说,雾霾的成因直到现在也不完全清楚,空气净化器到底起多大作用,它们大面积使用是否会导致二次污染,还存在争议。空气净化器的使用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和条件,很多问题还需得到实践的检验。

如果把争议扩展一下,就会发现,哪些公共场所该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由谁出资的问题可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比如小学和幼儿园安装了,中学就不该安装吗,大学就不该装吗?此外医院、老年人集中的场所是否也该安装,公共汽车上是否也该做同样的事?还有,北方这样做,南方的雾霾也越来越多,应该怎么办?中国社会显然目前没有能力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答案。

因此我们认为,北京等地学校该不该装空气净化系统,应当由各个学校与家长们协商解决,它不应作为公共问题、以硬性要求迅速得到统一答案的姿态走上舆论场。围绕究竟应当怎么做,媒体的报道应侧重介绍经验,丰富人们的思路,而不应由价值观主导、领衔,把事情上升到道义层面,将问题口号化,好像这当中有一条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雾霾问题非常复杂,应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是简单的,做得能不能令大众满意,也不仅仅是政府有没有责任心的事情。针对雾霾煽情是最容易做的,但那样除了让社会上泛滥更多情绪之外,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似乎是当下没有办法的办法。家长们的心情都可以理解,社会在这方面的操作困难也很现实。那么还是以积极态度面对具体的要求和方案为好,不要事情还没做起来,先形成严重的社会争议和冲突。这应成为学校装空气净化器问题的一项实用攻略。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