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

三、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

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加快动力结构转换,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推动供给需求共同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大力推进供给创新,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压缩无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需结构更好相适应。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发展新的消费模式,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更好发挥民间投资的主力军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投向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构建与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链融合循环的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一般贸易,着力提升加工贸易,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双提升,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现代创新体系,迈进创新型省份。

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在全国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围绕突破制约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打通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链,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加强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层次研发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激发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潜力,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与企业合作设立技术转化机构,开展新型研发机构认定。推动区域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集聚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完善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强省。

大力推进开放式创新。把科技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引技引智力度,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弥补我省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加强省部(院)合作,积极吸引世界500强、大型央企以及境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知名创新型企业在豫设立研发机构。支持省内企业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并购与合资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构建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推进军民科技融合发展。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创新资源供给,发挥“双创”、“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使其与大中小微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相融合,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的创业创新格局。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建立面向人人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鼓励引导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创新创业。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推进创业便利化。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强新型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打造一批创新创业示范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创业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推进创新创业引领中原行动,倡导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

(三)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丰富完善载体功能,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导支撑。

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加快由规模扩张向量质并重转变,由要素高强度投入驱动为主向投资、创新双驱动转变,由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向依靠优质综合服务招商转变。坚持龙头带动和延链补链并举,推广企业化整体开发运营等新型招商模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完善投融资、中小企业担保、土地收储、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智慧园区。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坚持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吸引高端要素集聚,重点吸引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电商服务平台等功能性机构入驻,形成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综合平台。突出特色商业区(街)生活性服务功能,以龙头引进带动整体开发,增强区域消费服务能力。突出智能化、特色化,培育一批体验式智慧商圈和多功能多业态商业街区。

科学合理布局建设专业园区。由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统筹,在有条件的地方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园区,服务产业多样化发展。依托具有产业基础的重点镇规划布局制造业专业园区,引导初级加工和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以外的产业集聚发展。结合中心城市城区功能疏解和城市组团发展,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一批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服务业专业园区。每年筛选符合条件的专业园区晋级为产业集聚区,培育载体后续力量。

(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快新旧产业转换为中心任务,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培育网络经济新业态,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一手抓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突破,一手抓传统支柱产业脱胎换骨改造,加快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明确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特色优势为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以知名品牌为引领增创食品工业新优势,以产品提质升级为导向促进消费品工业提速发展,以产业延链为主攻方向推进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兼并重组,化解过剩产能,推进煤炭、煤化工、钢铁、有色等困难产业战略性调整。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和服务型制造行动,推广绿色制造。把打造“三个对接”产业链作为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战略性举措,推动生物资源与终端消费品双向对接,培育生物资源生产加工产业链;推动矿产资源与终高端制成品双向对接,培育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链;推动“城市矿山”与再生制品双向对接,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

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打造中西部服务业高地。构建国际、区域、城市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以集散型物流为骨干的区域性集疏运枢纽,打造城市共同配送平台,健全乡村配送网络,推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快“金融豫军”全面崛起,实施“引金入豫”工程,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结算、后台服务等功能性中心和区域性中心,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规范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发展一批民间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突出“老家河南”主题,打造郑汴洛焦国际旅游名城,培育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区和都市休闲旅游发展区,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转型,推动零售企业以商品销售为主向“商品+服务”转变、传统批发企业向供应链服务转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化解中小城市商品房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促进健康养老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节能环保服务、通用航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建设现代农业大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以集约、高效、绿色、可持续为方向,建设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深入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品牌优势突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点依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成一批都市生态农业连片示范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现代种业,建设全国小麦、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和中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构建复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水利网络。深化农村改革和政策创新,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托管、“土地银行”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等手段,创新农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调动更多信贷保险资源和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农业,使农民更便捷获取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建设网络经济大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网络经济活跃区域。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分享经济,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大发展,引进国内外龙头电商和培育本土特色电商并举,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建设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和综合园区。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数据资源汇集、挖掘、应用和开放共享,发展大数据产业链和交易市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数据中心,深化云计算在重点领域运用,建设政务云,发展一批公共云、行业云。推进“宽带中原”建设和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倍增计划,大幅提高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持续扩容郑州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省际出口和国际出口,建设通达世界、国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加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五)构建发展新体制。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

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基本形成新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坚决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间资本依法进入公用事业和特许经营领域。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发展完善各类市场。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充分发挥股票、债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市场融资作用,推动企业境内外上市和直接债务融资,完善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功能,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扩大交易品种和规模,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统筹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按照中央部署适时推开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优化商品市场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完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培育壮大新兴交易市场,积极发展产权、技术、环境、金融资产等创新型交易市场。全面建成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交易全过程电子化。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政府性基金清单,建设政务服务网络平台,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放权的协同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强化服务的便利性。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减轻企业负担。改进市场监管方式,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覆盖各类市场主体的失信惩戒机制,营造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氛围。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农业特别是特色产业融资机制、科技创新融资机制、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机制。推动政府投融资公司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注重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投资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全面建成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

深化财税、价格等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合理界定省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深化财政性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建立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六)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技能人才优势提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充分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形成人才支撑引领发展的新局面。

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和职教攻坚工程,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对接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为重点,强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开发,基本消除无技能上岗。加强技师、高级技师培养,造就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工学结合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提升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创业能力。

大力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培育工程,造就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搭建工作平台,吸引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进入两院院士队伍。推进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建设。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鼓励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清除人才流动限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壮大企业家队伍,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才能,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为企业家成长营造宽松环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