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各项任务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必须扎扎实实落实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各项具体任务。要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品创作与研发中心。要破除我国目前在文艺创作中出现的有高原无高峰的现状,通过净化文化精品育成的环境,完善创作机制,健全传播与接受机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并能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既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又具有“观赏性”、“消费性”的作品。伟大的时代需要与其相称的伟大艺术精品和引领伟大时代艺术的文化艺术大师。北京建设文化精品中心,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北京独一无二的深厚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经典和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潜心打磨,必将产生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大家和文化经典,实现文艺创作和艺术教育从高原到高峰的飞跃。
要建设好文化创意培育中心。实现这一目标旨在通过文化创意培育有效提升北京的文化凝聚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为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提供软实力支撑。作为全国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创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创意北京建设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创意权益的保护、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创意氛围和社会环境的营造、城市创意指数的构建、优势行业的培育与发展等,把文化创意培育中心建设融入到北京城市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之中,全面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要建成全国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这一中心的建立充分体现出创造性的文化领军人才对城市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城市大竞争的时代,人才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作为城市发展最主要推动力的作用正日益展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高端城市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北京建设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是要在当代文化、科技与经济高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中,通过建立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吸引机制、健全现代化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打造系统化的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全方位的文化人才保障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为城市建设培育、吸引优质的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品质提供智力支撑。
要建成全国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承载服务首都、辐射全国的双重使命。从全球传播格局来看,北京声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中国声音。大力发展北京文化信息传播,在国际传播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是新形势对北京的更高要求。加强文化信息传播中心建设,发展文化信息传播产业,既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地位,又能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全国示范作用的要求相适应。在“互联网+”引领我国文化领域大发展的新时代,北京大力发展文化信息传播,应秉持“大传播”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努力探索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语境下如何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影响力与公信力的途径,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北京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信息传播格局中的公信力、号召力。
要建设文化要素配置中心,厘清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核心文化要素,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城市文化要素拥有多样化的分类和属性,从时间属性来说包括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两大类,从功能属性来说包括首都文化服务功能和地域特色文化功能,从性质属性来说包括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从形态属性来说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从产业属性来说包括生产文化和消费文化。可以说,历史文化、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以及城市所展露出的文化精神,构成了北京作为文化要素配置中心的核心支撑。同时,如何合理配置这些复杂多样的要素,使其多样共生,相融相谐,是北京面临的重大考验。北京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就是要在各文化要素配置中充分发挥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和首都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从而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新时代,创构世界文明的全新经典。
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就是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空间,树立起文化中国、文化北京的国际形象和世界城市的新品牌。北京建设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得益于北京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得北京城市本身具有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贸易与交流展示平台是交流展示中心建设的两大支撑。其中,文化贸易是交流展示中心建设的硬实力,它以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北京在世界文化格局中营造话语权;而交流展示平台则是发展的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发掘中华智慧,滋养世界文明。这一切,都必须在全球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地域之间通过展示、对话、交流、沟通来解决,最终实现双赢、共赢的共同目标。
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创意培育、文化人才集聚、文化要素配置、文化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展示为着力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产业的设计和决策,灵活处理文化市场和政府指导的关系,是提升北京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心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