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赛道,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都

锚定赛道,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都

据北京日报报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北京正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全要素资源保障,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据报道,截至目前,北京已经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754家,今年将力争实现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营收规模突破一万亿元的“双破万”目标,努力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都。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在增强国家经济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首善之都,近年来北京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积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支持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出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75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754家,国家级“小巨人”795家;北京“小巨人”企业数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15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已在境内外上市,市值突破了一万亿元……一组组数据和成绩充分表明:以创新为动能,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竞争力、专业化水平大幅跃升,实体规模日益壮大,为推动全市社会经济长远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注重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灵魂,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面对什么发展形势,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都需要坚持向创新要活力,才能不断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积极申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解决企业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鼓励企业转化落地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成果,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北京市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建设,优先支持“小巨人”企业牵头申报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坚持打好支持创新“组合拳”,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增长爆发力强、行业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竞相迸发,实现数量和质量齐升,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垒台。

强化数字赋能,助推转型升级。当前,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广大中小企业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日趋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道路。以北京为例,不论是持续加强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开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训,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共享数据,抑或是深度挖掘“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持续发力,“以点带面”式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放眼如今的首善之都,制造更“聪明”、生产更“智慧”、经营更“智能”,专精特新企业活力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蝶变升华、向上跃升,创新活力、发展动能更显强劲。

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为此,北京大力构建高效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双创载体建设,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中小企业国际合作水平,全力推动企业布局、产业创新项目搭建,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依托地区空间功能布局、设计人才空间布局,加快出台鼓励创新、融资促进等配套制度措施,着力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水平,让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茁壮成长,形成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产业森林”。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活力奔涌,经济发展才会动能澎湃。面向未来,我们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在疾风骤雨中迎难而上、破浪前行,让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竞相涌现、奔腾不息,经济就一定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