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严三实”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2)

践行“三严三实”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2)

摘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党员干部还要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像谷文昌那样,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像焦裕禄那样,心甘情愿做人民的儿子,为人民鞠躬尽瘁;像沈浩那样,把小岗村每个群众的事都放在心上。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以务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用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益的行动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襄伟业,早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严以用权是树立正确利益观的关键。谋求利益可以有很多手段,经商、炒股、做工、务农等都可以获利,而获利最大最快的则莫过于“用权”,为民众用权可迅速脱贫致富,造福家乡,为自己用权则可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掌权为民,不谋私利,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共产党员方志敏权力很大,领导上万人队伍,经手数百万元的款项,可他受伤被俘时,身上只有一支钢笔一块表,连一个铜板都没有。两个国民党士兵死也不相信:“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如此穷酸的共产党高官不仅让两个国民党士兵非常失望,也让当时许多贪腐的国民党高官震惊不已。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陈云是掌管国家财经大权多年的“财神爷”,却从未用权为自己谋过任何私利。1978年的一天,某军区两位领导向陈云汇报工作,给他送来两盒葡萄,被陈云拒绝:“我从不收礼。”两人解释说:“这是当地土特产,值不了几个钱,只是请您尝尝,不是送礼。”陈云坚持:“东西不能收,心意可以领。”双方僵持到最后,陈云说:“那我吃十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他经常教育部属:收礼这事“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后就阻止不住了。”跟随陈云多年的警卫员要调到某单位工作,临行前问首长有什么嘱咐,陈云告诫警卫员说:“我就给你说一句话,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公家的一分钱都不能拿。”如何严以用权,有很多理论说法,可以写成长篇阔论,但事实上,这事非常简单,就是不能以权谋私,而方志敏、陈云等老革命家就是最好榜样。

严以律己是树立正确利益观的保障。利益,不论是金钱细软、豪宅名车,还是各种物质享受,官帽职位,都是很诱人的、很实惠的。如果没有严格的律己精神,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很容易吃了“嗟来之食”,上当受骗,成了上钩之鱼。

严以律己的关键是一个“严”字,毫不放松,毫不苟且,不义之财,一分也不能沾,不该去的地方,坚决拒绝。清代康熙年间,张伯行任福建巡抚。面对官吏臣民送礼,他或婉言谢绝,或拒之门外。尽管如此,拜谒者仍然络绎不绝。于是,张伯行便写了一则檄文,张贴于巡抚衙门外:“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严厉到这个份上了,送礼者再无可乘之机,只得悻悻而去。古代先贤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严以律己贵在坚持,始终不渝。有些党员干部,职务低的时候还能够注意严以律己,自觉遵守纪律,不贪不捞,而后来职务高了,权力大了,也没人敢监督了,就开始放纵自己,用权不谨慎了,贪欲发作了,不义之财敢收了,灯红酒绿的地方敢去了,最后一发而不可收,堕入腐败深潭,成为人民的罪人,如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郑筱萸、刘志军、蒋洁敏、胡长清等,无不如此。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党员干部还要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像谷文昌那样,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改造山河;像焦裕禄那样,心甘情愿做人民的儿子,为人民鞠躬尽瘁;像沈浩那样,把小岗村每个群众的事都放在心上。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以务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为人民服务,用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益的行动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共襄伟业,早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