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作为,实力加合作,稳步推进各项战略举措
面对各种复杂的安全挑战,中国坚持自己的道路和方向,全方位地推进安全合作,极大地改善了安全环境并拓展了战略空间。
中国成功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相关活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首先,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展示了国家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向心力。这是国家对外交往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的外交博弈,揭露了个别邻国政府对历史问题的错误态度,使其在国际社会陷入一定被动。
此外,仅就系列活动中的阅兵活动而言,适度展示我军现役先进装备,也有利于战略威慑,遏制潜在对手的挑衅行为,为国家营造了更加稳定和有利的发展环境。
2015年是中国政府出台和实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头一年,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在北京出席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亚投行的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一步。在57个亚投行成员国中,欧洲国家的数量几乎占一半。
为什么这么多西方国家不顾美国的反对如此支持亚投行?因为国际社会认为亚投行、“丝路基金”“一带一路”等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合作的新选项,中国的倡议有利于构建一个以平等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中国走向全球负责任大国、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一步。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经过近200个缔约方的努力,大会最终通过了《巴黎协议》。这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新协议为未来全球气候议题的进程指明了长期努力方向,在全球发展议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巴黎大会是一个转折点,是中国由全球气候议题的“参与者”转为“引领者”的转折点。中国在国内采取的节能减排政策,力度非常大,国际社会普遍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2015年,中国还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深度参与伊朗核问题谈判,积极斡旋南苏丹国内和解,提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步走”框架思路,向世界多个热点地区派驻2700余名维和人员,支持国际和地区反恐合作。
面对不断升温的南海形势,中国一方面坚决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同时,也积极倡导和参与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参加多边和双边的军事合作。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增大,但是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国家的外部安全环境得到总体改善。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我们要着眼大格局,坚持和平发展,坚持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进程,奉行实力加合作的安全政策,刚柔相济地应对安全挑战,坚持以我为主、积极拓展、稳中求进的战略方针,确保我们的外部环境总体稳定、安定、和平、友好。
作者:杨 毅(少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