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后工业文明吗

生态文明是后工业文明吗

新闻背景:近一段时间,我国多个城市雾霾严重,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讨论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有人提出,工业时代很难实现生态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是什么关系?难道只有到了后工业时代,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吗?

关于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多数学者将生态文明定位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后工业文明形态。我们通过对工业文明的剖析及生态文明内涵的深入研究,对二者关系有一些新认识。

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是否是同一种人类文明形态,是否存在替代和跨越关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在工业文明还不十分发达的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如何处理好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这些问题都有待廓清。应该说,生态文明不是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文明形态,两者的形成机理、包含的主体、内涵和表征方式等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并不等于两种文明具有绝对的排斥性和替代性。恰恰相反,在未来几十年内,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会同时存在,并且需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内涵和形成机理不同。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两个平等主体和谐发展的进步过程和积极成果,是包含人类文明和自然文明的地球文明。工业文明是指工业革命以来,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标志的工业技术进步和工业生产推动下,人类的进步过程和积极成果。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之后的第三种人类文明形态。因此,生态文明是关系文明,是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文明形态,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历史命题,它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只是在不同时代其文明的进步程度不同而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早在农业文明时代就已存在,而且两种文明形态一直并存了上千年。而工业文明是产业文明或生产力文明,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人类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主体和表征方式不同。从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主体不同,生态文明有人与自然两个平等的主体;而工业文明主体只有一个,就是人类,自然被视为人类改造的对象,丧失了其应有的主体地位。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来表征,它既涵盖了人类主体创造的文明成果,也包括自然主体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两个平等主体和谐共生、相互作用、共同缔造的地球文明。而工业文明则是以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形态为表征的一种人类文明,是人类在工业化物质生产方式下,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而创造的文明成果。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都是以产业特征来表征的人类文明,在工业化萌芽和初期,农业文明仍然占主导地位,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文明逐渐脱胎于农业文明,进而取代了农业文明,占据了社会文明形态的主导地位而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文明形态。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实质是产业的替代,是社会生产力的演进,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