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节日送温暖活动流于形式

别让节日送温暖活动流于形式

临近春节,各种各样的“送温暖”活动也即将在各地陆续展开。在传统的节日前夕,为残障人士、孤寡老人、困难党员、老战士、老革命、老干部甚至是贫困村的困难户送钱、送物、送爱心,确实是一件暖民心、解民忧的大好事,不仅让寒冬里的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过上祥和的节日,更代表了党和政府对各族困难群众的关心与关怀。然而,这意义非凡的“送温暖”活动,在一些地方和党员领导干部当中却成了例行公事,把“送温暖”活动当成了联系群众的作秀表演。

有的领导干部坐着轿车、带着秘书、记者到敬老院送点大米、棉被什么的在镜头前露露脸;有的到困难群众家把钱物放下,握个手、嘘寒问暖简单三两句就完事;有的甚至事先踩点,选择在交通方便、被慰问群众面对镜头要“会说话”的等等。如此等等,完全背离了送温暖的初衷。

开展慰问活动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切实解决困难群众问题的实际行动,也是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一条最为切实的途径。其目的是着眼于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既体现党和国家对于困难群体的关怀,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慰问,既是“慰”,更重要的还在于“问”。首先要与群众座谈,了解他们生活的具体困难,有什么需要亟待组织帮助解决的问题。为困难者送来急需的钱物,帮助他们过好节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如果慰问仅仅只是留下慰问品,握个手上上镜头,说些客套话、做做样子,就不能了解困难者的真实情况。

要防止送温暖活动成为例行公事,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送温暖时俯下身子,切实融入困难群众中,花上一些时间,和他们多聊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冷暖,感受他们的悲喜,将党和政府的情谊传达到百姓之中,让他们享受到困难救助的同时,也能感觉到温暖。在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同时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着力在指方向、带路子、送技术上下功夫,为困难群众量身订制脱贫解困的计划和措施,切实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困难群众被“输血”变成能“造血”,通过勤劳致富,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