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新常态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GDP增长率由2010年的10.4%下行到目前的7.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唱衰中国、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几率增大等声音又起。那么,步入新常态后,我国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跨越?对这个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符合发展规律的研判。

“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依然存在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概念。该报告通过对二战后一些国家经济的回顾性观察,发现大多数国家在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资源占有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技术进步迟缓、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等原因,致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陷入停滞状态,只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例外。总结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就将人均GDP5000美元左右经济发展相对停滞阶段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约33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达到约5400美元,进入发展容易停滞的阶段。然而,我国经济并未停滞,人均GDP于2012年达到约6100美元,目前达到约7800美元,跨进中高收入门槛。不过要看到,这是一个水平不高的中高收入。目前,发达经济体人均GDP普遍达到四五万美元,世界人均GDP已超过一万美元。当然,众多低收入国家是“被平均”的。而我国距离人均GDP11000美元的中高收入上限尚有较大差距,因而“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依然存在。能否成功跨越这一陷阱,是对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一次大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的一道关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