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安全观并非“亚洲版门罗主义”(2)

亚洲安全观并非“亚洲版门罗主义”(2)

核心提示:门罗主义作为美国实施对外干预、确立在美洲主导地位的理由,是一种不平等且过时的理念。与门罗主义迥异,亚洲安全观契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契合亚洲各国人民的安全诉求,是具有时代意义和进步意义的和平安全观。

“亚洲版门罗主义”论调产生的根源

“亚洲版门罗主义”论调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而升温,其根源首先是美国和一些国家对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的多方面不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力量的上升体现在几个递进的层次。先是经济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多数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实际上的资本净输出国。之后是政治影响力。中国的发展道路日渐被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对外交往成效显著;在参与地区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主要力量;在国际和地区机制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并成为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是价值观影响力。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安全观等中国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整合多种影响力,实施积极有为的大国外交,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面对“睡狮猛醒”的节奏、速度、规模和冲击力,美国和一些国家一时难以适应。

同时,美国及一些国家难以适应亚洲地区结构的变动。受时代发展的影响,美国的亚太主导地位在多个功能领域受到冲击。在安全领域,美国的军事同盟体系难以覆盖整个亚洲,且包容性差。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地区一些国家发起建立亚信、东盟地区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东亚峰会、东盟防长扩大会等,以弥补现有安全体系的缺陷。中国同样是为了维护亚洲安全,发起上海合作组织、主持亚信峰会并提出亚洲安全观的举动,却引起美国的警惕。在经济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主导的亚太地区经济秩序的缺陷,东亚经济合作应运而生并不断深化,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美国开始担心东亚合作将其排除在外。中国根据自身优势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发起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美国更加担心中国另起炉灶,冲击美国的主导地位。由此可见,面对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和亚洲地区结构的变动,美国和一些国家还没有调整好心态。事实上,中国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对中国有利,而且对世界有利,因此,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