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驱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互联网+”驱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中,特别强调必须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继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在7月4日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之后又一次强调实施“互联网+”行动。可以说,“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行动和国家战略。那么,“互联网+”在现实中的发展现状如何?“互联网+”与中国经济新常态之间有何内在关联?在我国当前阶段推进“互联网+”,有什么优势可言?政府如何适应“互联网+”,在推动“互联网+”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广泛融合、模式多样。整体上看,当前互联网与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其中,与第三产业融合领域最多,程度最深,互联网与交通、餐饮、教育、医疗、旅游、金融等广泛融合,企业纷纷介入,与第二产业的融合次之,与第一产业的融合最弱。从模式上看,可谓是多种多样,单单互联网与餐饮的融合就包括了订座、在线点餐、网络埋单、团购、外卖、私人厨师上门服务等模式。从融合的趋势看,呈现双向性特征,既有互联网企业向传统行业去渗透,又有传统行业主动加载互联网,比如许多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也纷纷试水网上商城。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新常态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经济增速的换挡下滑。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增速步入“7时代”。今年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速均为7%,三季度更是跌破7%到6.9%,创下季度增速的六年来新低。面对新常态,经济发展有两大任务:一是要稳增长,这是创造就业、维护稳定的大局决定的;二是要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这是国际分工深度调整的客观要求。稳增长和转方式相互依存,稳增长为转方式争取时间,创造条件,成功转方式最终可以换来持续的稳定增长。稳增长需要短期见效,转方式需要从长远着眼。一个国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在短期内发生大的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科技水平,前者能够短期见效,有助于稳增长,后者能提高效率,助益于转方式。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广泛、深度的融合,使资源在企业内部、跨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进行进一步优化配置,同时还能节省中间成本,创造新供给,刺激新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对于稳增长意义重大。当然,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也能推动智能制造、协同制造、网络制造等的发展,对于转方式的积极推动作用也不能小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