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跟毛泽东读二十四史》(2)

关于《跟毛泽东读二十四史》(2)

“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毛泽东虽然认为《二十四史》大部分都是假的,但同时他也明确指出:“如果因为历史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证实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在这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导下,毛泽东读《二十四史》,往往便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如对陈桥兵变,毛泽东就明确指出:“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被迫的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读到《宋史·秦桧传》,毛泽东则点明:“宋高宗、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宋高宗赵构。”

当然,历史事件是纷繁复杂的,要完全用某一种固定的理论来解释所有的历史问题显然也是不科学的。因而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所作的诸多批注,往往是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在强调理论概括的前提下,既注重对历史人物的个体研究,也注重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从对历史的了解上来变革现实

与此同时,毛泽东读史还注意联系现实。他是作为一个大思想家、政治家、实践家在读书,不但想了解历史,还把它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想从对历史的了解上来变革现实。毛泽东评《二十四史》中,对于许多事件的分析,对各种人物行为、言论的评价,都是怀着让人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目的,是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而进行品读的。目的是不仅使自己受益,也使其他干部从中获得教益。

比如说,毛泽东读《二十四史》的时候,中国最根本的现实,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二十四史》上没有社会主义的内容,但是毛泽东在读《张鲁传》时写的长达1300余字的评语中,却联系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中国最大的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