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商鞅还存在哪些误读?(2)

我们对商鞅还存在哪些误读?(2)

商鞅的“愚民”究竟是何意?

“愚民”是最易用来全盘否定商鞅的一个话题,而且人们也很难对这种批判提出反对:难道商鞅没有愚民思想吗?难道愚民思想不应该批判吗?但这其实也是一个以偏概全的话题,对人们的误导也最大。确实,商鞅非常明确地提出要让民“愚”。这里的关键在于商鞅的愚民是何意?针对谁?是否反智?反什么智?

“愚”这个概念,并不都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愚昧无知、傻笨蠢呆痴、百依百顺的奴才之意。商鞅的“愚”有三种不同内涵。

第一,商鞅之“愚民”是不读书,没有文化的人,它的对立面是好礼乐诗书教化的儒生,所谓六虱亡国、国有十二者则亡,就是说的儒生。愚,就是让人不贵学、不知、不好学问(主要是不学儒家)、不擅游。这的确是让人愚昧无知,应该批判。但因此说商子反智就似是而非,不准确,因为智知,并非儒家独有,对法家、农家、兵家之智知,商鞅不但不反,而且大力提倡,并以法为学,以吏为师。

第二,商鞅之“愚民”带有纯朴、务本(农)之意,针对的重点是秦国大量的“不愚之民”。秦国是当时文化落后的野蛮之国,没有几个读书人,不少是带有戎翟野蛮习气之民,商鞅说的“五民”(实际上有十多种)就是指这些人,这些人与愚民一样,不读书,不学四书五经,但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人比愚民更愚,他们不务农不劳动,是一些褊急之民、狠刚之民、怠惰之民、费资之民、巧佞之民、花言巧语游手好闲之民、蛊惑之民、邪僻之民。因此,让这些“不愚之民”,从不劳动之民成为务农务本的“愚”民,虽有为统治者出谋之意,但也含有开明进化之意,不能完全否定。

第三,商鞅之“愚民”,与“弱民”、“强民”、“制民”等概念一样,都与是否守法相关,守法即是愚民弱民,不守法就是强民。守法的“愚民”并非是今天我们说的那种唯官是从的奴才,愚民一方面在守法,另一方面也能依法自治,避祸就福,与官吏矛盾时,他们依法抗争,让吏不得非法扰民。

商鞅的“愚民”,第一种有历史局限性,第二第三种在当时的秦国则有一定合理性进步性,不能一概而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