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才能消除改革中梗阻

对症下药才能消除改革中梗阻

近日,审计署在跟踪审计2015年11月的政策落实情况时发现,个别地方实施简政放权遭遇梗阻,未能切实落实简政放权政策,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乱收费现象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挤压了企业资金。

简政放权本是一桩利民利国的好事,让群众少跑路,少花费,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加了政府的办事透明度和公信力。然而由于简政放权后让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减少了收入,失去了吆五喝六的资格。因而简政放权在某些地方和单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支支吾吾,有的装作不知,以前该收费的照收费,该跑路的还得照跑路,完全以自己的利益为利益,枉顾国家政策的颁布实施。要破除改革中梗阻,需要的是猛药去疴的勇气和决心,对症下药消除阻碍,让政策畅通大快人意。

一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一项好政策出台后,老百姓都期盼着这项政策的早日落实,早日从这项政策中得到实惠。而如果中间遇到了阻碍,就会失去政府的公信力,失去政府的在群众中的威望。因而简政放权政策出台后,相关的部门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而不是坐在办公室等着下级部门或单位的汇报材料,让满纸谎言掩盖了真实的情况。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相关部门和人员只要多走多看,就一定能够了解真相,就不会让简政放权政策干打雷不下雨。

二要落实主体责任。大凡规章也好,制度也好,政策方针也好,如果没有明确的主体责任,没有相关的责任追究,那么规章制度、政策方针就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一张空头支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简政放权的好政策遇到了中梗阻,就需要去查找根源,看看是谁在那里阻挠政策的执行,是谁故意在那里设置障碍,揪出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只要肯动真格,敢动真格,中梗阻没有消不去的理由。

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原有的政策可能由于颁发时间长,施行时间久,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观念。新的政策出台后,如果宣传不及时、不到位,人们对新的政策一知半解,模模糊糊,即使简政放权政策施行了,但只要中间遭遇了梗阻,人们仍然会按照旧有的方式去操作办理。所以,简政放权政策出台后,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宣传栏等传统的、现代的信息传播方式进行全面报道宣传,详细地罗列出让公众知晓新的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参与到监督中来,通过公众力量消除中梗阻,让改革顺利畅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