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规的现代启示

传统家规的现代启示

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他说,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还说,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等,在今天这个时代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几年来,中央纪委官网连续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系列专题,持续关注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好家规遍布全国

这里是山西灵石县的一片大宅院,走到近处看,如一座城堡,错落有致,气势宏伟。许多人到这里专门参观建筑,这个大宅院体现了明清时代晋商文化的建筑技术发展和建筑艺术特色,是明清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然而有的人慕名而来,却是为了“王氏家训”。

自元代迁居以来,王氏家族在这里已有700年历史,期间鼎盛八代,历时400余年。“规圆矩方,准平绳直”等脍炙人口的家规家训,在灵石县文联主席孟繁信看来,给了王家人久盛不衰的法宝。

在王家大院里一块圆形青石上,还雕刻着朱柏庐的《先贤家训》,也就是著名的“朱子家训”。这个被尊为“治家之经”的格言集,在清朝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其中名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至今仍对人们的勤俭美德有指导意义。

作为一种民间自我教化的工具,家规、家训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钱氏家训》就是其中的代表,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为框架,分成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部分。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也许是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钱氏子孙成就众多,仅近代,就有号称“科技三钱”的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等赫赫有名的大科学家。

家规并不总是这么“高大上”,许多家规所关注的都是细节。比如清康熙年间海宁籍礼部尚书许儒林制定的《德星堂家订》,就从宴会、着装、嫁娶、凶丧、安葬、祭祀等日常生活方面,为子孙后代及族人立下严格家规,其中所提倡的简朴之风,为世人称赞。

打开一张中国地图,各个地方都曾出现过有名的家规。

在山西,被《清史稿》评价为“清勤”的陈廷敬,留下“皇城陈氏家训”,把礼仪道德作为家规代代相传;在浙江,“心学”创始人王阳明以良知教育作为家规的核心,以家书对整个家族进行谆谆教诲,提出殷切期望;在江苏,颜之推以《颜氏家训》,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以之告诫子孙,全书七卷二十篇,被奉为我国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

传承千年不褪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许多人对《三国演义》这首主题曲词《临江仙》很熟悉,而其作者杨慎,也留下了“四重”“四足”的家训。杨慎一生所坚持的义利观,至今仍影响着后人。

事实上,许多家规家训正是出自名人之手。在中纪委网站专题中,张之洞、梁启超、孔子、诸葛亮、纪晓岚、林则徐等历史名人,都留下了影响至今的家规。

以梁启超为例。至今,在天津市中心的梁启超故居,他教育子女们的故事,还在电视上循环播放,吸引着游人驻足。梁启超的家规,主要体现在书信中。据统计,梁启超一生写给孩子们的书信,几乎占到了他著作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不仅有儒家的克己求仁,还有墨家的勤俭寡欲、吃苦耐劳,兼有老庄的虚无静观,其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成为真正健全的人。

而在离天津数千公里的福建,曾主持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清代名臣林则徐为后人留下了“十无益”等家规。林则徐第六世孙女林祝光感慨,“他传给我们子孙的不是财产,而是一些精神财富。”

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留下来的《黄氏家规》有20条,而他位于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的故乡,黄氏家族人才辈出,仅宋代就出了48位进士,其中4人官至尚书。大山深处的村落里,严肃的家规为这样的繁盛打下了基础。

这些高水准的家规,让这些历史名人没有成为昙花一现的现象。本报分析30个知名家规后发现,之所以这些家规流传至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后人不断继承,且其中不乏有杰出成就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