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龄产业应该如何发展?(4)

中国老龄产业应该如何发展?(4)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副研究员王桥

政府应从五方面发力

中国经济时报: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桥:第一,转移重心,夯实需求。当下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养老服务总量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足。而全国养老机构又有50%的床位处于空置状态,这种“供需错位”的现象,进一步放大了养老服务供给短缺的效应。所以,政府要设计如何加大投入、如何制定有效合理的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重机构养老转向重居家养老。重视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化的核心。

第二,养老政策要实行弹性规划。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出严重的失衡状态。在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中,要避免“一呼而应”,警惕建养老院“过度跃进”。如果按2亿老年人口的5%计算,也就是需要1200万张床位,需求量大约是在900万—1200万张。如果落入这样的“数字误区”而规划养老院,或将呈现盲目发展的结局。养老设施的需求数量应该按照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进行规划,而不是简单地按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进行一刀切计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进行弹性规划。

第三,完善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老龄化加剧后,相关法律、法规受到极大挑战,老年人的很多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养老服务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纷纷出台各项政策用于支持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努力完善了各项法律、法规,以促进体系的不断升级,依据法律对养老服务产业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纵观国外的成功经验,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养老服务制度都始终贯穿着立法制度化。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激励机制。针对中国养老机构以及养老服务人员技术和管理服务水平低、“硬件”设施差、“软件”服务管理更差的现状,应尽快建设专业的护理人员培养机构,注重提高养老服务业人员待遇,实施激励机制。

第五,尝试导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即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疾病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起居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接受长期的康复和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保险。减少老年人群的养老负担,促进兜底性服务业细分,拉动就业,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