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彰显网络文化蓬勃生机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彰显网络文化蓬勃生机

【事件介绍】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成为社区文化新坐标

一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盛宴,一则展示志愿者风采建设和谐社区的温情篇章,一次为实现“中国梦”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舆论引领,一面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的社区精神文明大旗。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根生武汉,辐射全国,五年矢志不渝辛苦坚守,遍地开花,树立品牌。

2012年至2016年春节期间,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中国社区网、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武汉百步亭社区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参与社区由1000个增加到2万个,参与居民由1万人增加到20万人,是全国各类春节文艺活动中参与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节目种类数量最多的、最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已成为全国社区文化的新坐标。

树文化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贯穿始终。这场上万社区共同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在节目的内容编排上巧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成都市高新区芳草社区78岁居民邓禄鑫,自创“硬笔微书”,被称作“微书达人”。邓老把“书写核心价值送您平安吉祥”新春诗词歌赋征集活动优秀作品《文明中国赋》进行微书创作。“路不拾遗,晓兰心之纯净;夜不闭户,知蕙质之无瑕。尽瘁鞠躬,惟敬之以事业;讲信修睦,须善之以人家”,毫米大小的字,连成一幅“三羊开泰”图。

“讲好人故事”诠释着道德品质的崭新内涵,让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开花、结果,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2015年的晚会上,讲述了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故事。长江救援志愿队如今发展到一千多人,他们常年值守长江、汉水边,拿命搏命,一年救起200多人。陈忠贵为救人不幸牺牲,他的精神影响了一群人。陈忠贵的街坊邻居说“老陈是个好人,不是因为他救人牺牲了我才这么说,他平时就是这么帮大家的”,陈忠贵的老友每天吃饭时还为他摆一副碗筷、斟杯酒,与这位“好人”碰杯寒暄,看到这些场景,所有观众无不感动落泪。

“幸福故事汇”用质朴的语言和日常的画面,晒出“十二五”发展成果,展望“十三五”小康梦想。北京通州区玉桥街道八旬老太号召全家老小十五口齐上阵小品演绎社区四代人的生活变迁;广西百色壮族妹子用原生态山歌唱丰收喜悦,生活幸福;新疆石河子向阳街道100多位社区大妈顶着零下10度的低温载歌载舞唱出希望,跳出吉祥。

“寻找最美全家福”借用一张照片,讲述一个故事,弘扬一种家风。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晒出社区居民最美全家福和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等感人故事,晒出好家风、好家规,让新风尚在家家户户中传递,融入到居民的日子里。山西晋中榆次区电力社区戴富香一家四世同堂,亮相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讲述善于“吃亏”、教育子女踏实做人的家风故事;湖北武汉“江家秤”第五代传人江玉珍、江远斌姐弟,恪守“不做计量有偏差的‘劣秤’,更不做人为缺斤少两的‘短秤’,首登春晚舞台晒“诚信待人”的家风家训;百步亭社区“日记婆婆”余洪芝全家老少争做志愿者,将志愿精神作为家风代代相传;海南海口演丰镇演丰社区居民上春晚演绎最美婆媳的相处之道。

五届网络春晚用讲故事、述真情的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事情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五年来,每届网络春晚都在中国文明网、中国社区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全国300多家网站和湖北卫视等30多个电视台成功播出,节目总点击(收视)量达3.2亿人次,名列全国“十大网络春晚”之首,并荣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品牌奖”,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武汉品牌。

展志愿者风采,谱写“邻里守望”和谐乐章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更是以线上文艺活动带动线下志愿服务的良好契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成为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重头戏”。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是广大社区居民自己的春晚,也是广大社区志愿者的舞台。

多年来,社区网络春晚已成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志愿服务理念的良好载体。今年春节前后三四个月,全国2万多个在参与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过程中,广泛持久开展结对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2万多场次,使2500多万人次获得志愿服务帮助,谱写出在社区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温情诗篇。在社区网络春晚的舞台上,社区居民将身边的志愿服务故事以小品、歌曲、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演绎出来,展示给全国的观众,赞扬、歌颂身边的好人好事,营造“存好心、当好人、做好事、有好报”的良好氛围,传递社会的正能量。这些志愿服务的好故事,都将在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中展播。

在各地社区创作的节目中,有大量讲述志愿者善举的内容,并涌现出一批社区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武汉百步亭社区居民自创小品《老汉相亲》,讲述社区一群热心大妈帮早年丧偶的老张找老伴的故事,歌颂社区好人好事及志愿者群体。这样一群志愿者,很朴实、很平常,传递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正能量,有着一副热心肠。小品诙谐幽默,真实感人,很快被百步亭社区的街坊邻居争相围观。

上海嘉定区新成路街道,以社区好人喜棣为原型,以沪剧的形式讲述她三年多来坚持为居民义诊的故事。74岁的喜棣行医44年,早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她不再开诊,却为小区民民义务提供健康咨询服务,6年多时间,她接待过近万人次社区居民和慕名而来的病患。

今年38岁的王涛,是被人称为“用生命做志愿服务”的安徽青年,2010年王涛因患晚期扩张性心肌病接受“换心”手术时遇上了血荒,幸运的是,许多陌生闻讯网友赶到医院为他献血,拯救了他年轻的生命,从生命得以延续的那一刻起,王涛几乎将业余所有时间用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的故事将在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上展示。

聚焦社会现实,服务公众生活,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借助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以线上精彩演出带动线下活动广泛展开,不仅注重及时发声,更注重有效发声,邻里守望,互帮互助,将一个又一个的社区变成暖洋洋的大家庭。

扬“中国梦”主题,聚合网络正能量舆论场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68亿,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站总数达413.7万余个,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网络信息时代已悄然而至,用这句话形容当前这一时代可谓恰如其分。

如何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成为一项紧迫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在这个的特殊背景下,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作为一项文化创新应运而生。

加强网络正面声音,弘扬网上正能量。动员起全国各地的文艺精英,用各具特色的方式展示家乡的民风民俗,才华学识,把对幸福现状的满足感表达出来,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感分享出来。广泛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带动更多网民参与,让正能量精神弥漫在互联网每个角落。在历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节目征集中,快递、碟片、视频如雪花般飞向节目组,来自祖国各地成千上万的节目让负责剪辑的小伙子们看得热泪盈眶,播出之后,获得不少观众拍手称赞。农民如火如荼的秋收时节,冰天雪地里打雪杖的欢声笑语,一次本民族特有的风俗聚会,社区里助人为乐的微小细节,都成为老百姓想要表达的节目内容,大家联动、互动起来,紧张排练,形成合力,活跃了社区氛围,丰富了群众生活,获得了高关注度,牢牢掌握了网络舆论主动权、主导权。

网络渠道是载体,舆论创新是关键。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与传统意义上的春晚有较大不同,在征集视频、播出节目、观众互动上,除了运用网络作为传播载体,还进一步创新媒体手段,在充分利用网站优势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爱社区”APP等形式。努力把握网络舆论传播特点,研究最佳传播战略战术,为了便于网友观看,节目组花费大量精力,将长达数小时的视频剪辑成一个一个的节目放在网上。提升议题设置的能力,抢占时机的制高点、道义的制高点、表达发声的制高点,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在主题的设定和节目的选择上,紧紧围绕时代主旋律,围绕老百姓感兴趣的话题,以原汁原味的故事为素材,以富有美感的形式展示群众生活的真实画面。

团结正能量骨干,整合社区舆论领袖。“羊群走路靠头羊”,网络阵地也要有“领头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用别具一格的方式,将群众中的舆论领袖变成向上风尚的引导者,变成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河南唢呐爱好者曹建淼,可以一口气吹响16支唢呐,每当他拿起唢呐日常练习时,他家门口总是围坐成一圈街坊,渐渐地,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唢呐达人”。山西农民赵仰瑞,立志于当中国的“乡村歌王”,他嘹亮的歌声唱响在草垛上,回荡在田野里,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村子里永远就有一个流动的百姓大戏台,乡亲们爱听他的歌,听说他要上电视了,大家早早地围坐在电视台旁。

在网络舆论阵地上,旗帜鲜明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正能量积少成多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让消极、不健康的负能量不断减少和消失。在与负面能量的对抗中,以文化的形式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聚群众智慧,掀开社区文明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这次会议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坚持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把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做好做实,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的创造者、表演者和受益者,成为文化工作者创作的源泉,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文化舞台。

晚会汇聚了回族、苗族、蒙古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特色节目。萨吾尔登舞在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2008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晚会上,内蒙古的姑娘们在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舞台上跳这支舞,将草原中的播种、收割、套马、敬酒等生活元素、人文风貌用舞蹈展现出来。贵州省贵阳市息峰县青山社区选送的芦笙舞《蒙代央》,舞姿刚劲有力,寓意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武汉东湖路社区的《汉腔楚韵唱湖北》,唱出了湖北各地风景特色,道出荆楚之地人杰地灵,描绘了九省通衢大武汉的时代变迁。四川竹琴《竹乡茶馆》展现竹林茶馆中百姓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四川唱腔配上古典乐器奏出的清新音乐,曲中掺杂着茶馆里“掺茶”的有趣对话,透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小桥、流水、人家”4位苏州新加社区的大妈,身着旗袍,操着吴侬软语,以一曲苏州评弹《我的家乡在苏州》,娓娓道出江南风情。

在精彩晚会的背后,各地群众推陈出新,不乏令人感动的故事。节目组曾收到来自祖国最北端的时装秀,黑龙江漠河的几位农民,得知将举办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消息,别出心裁,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在天寒地冻的雪地里,表演时装秀,他们说,要演出漠河的特色给全国人民看,再冷也受得住。一个通过网络传来的云南农民收甘蔗的节目入了选,可当节目组要联系这几位农民来武汉排练节目时,却犯了愁,他们进山采药去了,又没有手机,只好联系当地的社区,大家费尽周折才找到他们。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一年比一年红火,一年比一年更注重艺术性,但永远不变的,却是老百姓的那份真诚与质朴。这五届春晚,不但让中国大妈登上了舞台,圆了社区居民的明星梦,还带火了各地的社区文化建设。晚会筹备期间,太原、洛阳、呼和浩特、青岛等全国100多个城市举办专场演出。各地社区通过晚会建立交流,社区居民通过春晚结缘。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承载了社区居民的心血和期待,赢得了广大社区百姓“点赞”。中国文明网发表评论说,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接地气”、“通人气”,传承传统文化、传播文明风尚,是一桌别样的“文化大餐”。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