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彰显网络文化蓬勃生机(3)

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彰显网络文化蓬勃生机(3)

【启示与思考】

温情世界,因网而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春晚”这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当然,对于全国观众而言,有着大年三十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而对于网民而言,也有着靓丽无限的网络春晚。在湖北录制的“小康梦想幸福家园”·2016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就实现了网络元素和春晚元素有机结合,既精彩了网络,也升华了春晚。

就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本身而言,其历史堪称悠久。自2012年举办以来,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连续举办多届,全国参与社区由1000个增加到2万个,参与居民由1万人增加到20万人,成为了全国春节文艺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节目种类数量最多、最接地气的群众文化活动。持久的坚持和默默的守候,也已经让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从内涵方面来看,全国社区网络春晚堪称地地道道的群众文化。没有高大上的明星,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草根演员,这本身就体现出了网络春晚的群众性。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8973个社区积极响应,上报19957个节目视频、15000多个社区幸福故事、13000多张全家福照片,更说明了网络春晚在参与方面的群众性,也当然会使得网络春晚更有生命力。

对于网络春晚而言,其受众为广大网民,也就决定了其不能追求“阳春白雪”,而必须更接地气。就以本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而言,来自武汉本地社区的节目,如《老汉相亲》、《阳光加油站》、《江家良心秤》等故事素材都是从社区生活中发掘和提炼的,能够在通熟易懂中传递社会正能量,也的确能够推动节目更接地气,从而在网民中更有影响力和感召力。

事实上,当前随着网络从多媒体时代逐渐走向融媒体时代,网络春晚也已经成为了众多网民亲身参与的一项娱乐活动。从2012年开始,五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根生武汉遍地开花、辐射全国树立品牌,就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惠民的魔力。而今在期待大年初一与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深情“拥抱”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互联网“+”进民众生活。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