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抓住信息化机遇,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我国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挑战,要深入分析,准确判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有利条件有:第一,雄厚的信息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IT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IT产品出口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IT生产与服务大国。世界上信息产业巨头企业,无论硬件商还是软件商,绝大部分在华有投资和生产研发活动,我国已经汇聚了全球信息产业链诸多重要的环节。本土企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像华为、中兴、联想、浪潮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产品生产商,同时也拥有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信息服务商。我国不仅设计生产出了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计算机,而且在信息通信技术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取得了以TD—SCDMA、AVS、WAPI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标准。
第二,本土市场潜力巨大。信息产品与服务的全球市场正在形成,但本土市场规模仍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我国本土市场巨大,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49亿,网民普及率达到47.9%,仍有巨大的扩张空间。我国智能手机日益普及,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数量达到5.57亿。巨大的本土市场为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经济”企业提供了土壤。更应看到的是,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很多传统产业与发达经济体仍存在明显差距,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更大。从农业到采掘业,从工业到服务业,各行各业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有的是传统企业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有的是“新经济”企业主动侵入传统产业,这一历史进程已经拉开帷幕,虽然各行各业进展程度不一,但总体仍处于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初级阶段,未来将进入加速推进阶段,潜力巨大。
第三,运用信息化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正在成为全民共识与行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政府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十分重视,制定了多个信息化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如《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2015年又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
在市场主体层面上,信息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形成了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小米手机、腾讯微信等创新成果,得到了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广泛认同,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产生了强大的社会示范效应。如果说早期信息化的推进还依赖于政府的电子政务加以推动,今天市场化已经成为基本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风投、孵化器、创客空间等遍地开花,利用信息化开展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已经蔚然成风。传统企业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与信息化企业主动进入传统产业,交相辉映,成功案例不断涌现,示范意义持续放大。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虽然信息化推动经济转型取得了重要进展,具备良好条件,但是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对此要保持清醒认识。比如,核心技术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信息安全是国际性的挑战,发达国家同样面临信息安全挑战,但由于我国缺乏核心技术,信息安全形势更为严峻;由于技术、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网络覆盖面不足、网速低、费用高,制约信息化发展;创新导向的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信息化对制度环境会提出新的要求,传统的监管理念和管理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信息化对理念、制度、手段的冲击可能是颠覆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前瞻性地研究信息化发展需要的制度环境,形成不断完善制度环境的有效机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