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奶奶”温暖几代人的童年(2)

“早饭奶奶”温暖几代人的童年(2)

“早餐奶奶”为当代孝道深度注解

真相总是被表象所掩盖,当人们走近传说中的为孩子能吃上早饭宁可做赔本生意的“早餐奶奶”时,意外发现,辛苦做着微薄买卖、住简陋矮房的毛奶奶并非想象中家境贫寒、生活艰辛的故事“版本”,她的四个子女都有稳定收入和不错的家境,也曾多次提出接她去养老,但毛奶奶都一再谢绝了。她只愿守着生活了几十年的大山,天天与山里的孩子见面,能为孩子们做早餐便是她一切的幸福。

老有所养,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感人的敬老事件,在这个冬季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的新闻早已满天飞。久而久之,人们经常会下意识地把“老有所养”与日常起居、看病就医等人身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认为只要把老人接到身边,给予衣食无忧的生活,便尽到孝道。当然,从字面上理解,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部分家庭来说,已属不易了,对于大多数经历沧桑变迁的老人而言,也已心满意足了。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越来越多被定义为“老年”的人群,并不满足于子女物质方面的给予,特别是有家庭经济基础的老年朋友,更不在乎子女的物质尽孝,而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取,他们视个人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为最大的快乐源泉。

“早餐奶奶”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随着人的变老,许多过去念念不忘的经济、物质都不在成为让自己快乐的羁绊,能看到孩子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早餐,笑得天真烂漫,可以放弃一切物质上的享受,这可以说是一种爱的延续,也可以说是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精神的体现,更可以解读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获取生命意义的真谛。我们在为“早餐奶奶”鼓掌时,更要看到奶奶背后站立着的家庭成员,作为“早餐奶奶”的忠实拥趸,“早餐奶奶”的子孙们默默地支持老人的选择。老人为山里的孩子们牺牲着物质的享乐,用行动让社会看到了残烛之年对下一代的脉脉温情,殊不知老人的子孙们早已承袭了这样的爱与奉献,他们用牺牲个人孝行在背后默默支持老人完成大义之举,实现人生“心愿”,如黑炭扑火,明知要背负外界不解的“骂名”,仍以不变的拳拳之心让老人点燃的爱的火把更旺更明亮!

那么,当代中国社会该如何正确地尽孝?笔者以为,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早餐奶奶”为当代孝道深度注解。从关照物质需求转为物质与精神并重,从聚焦“老有所养”提升到注重“老有所为”、“老有所愿”,让“老有所乐”成为社会普遍的“尽孝观”。

【启示与思考】

五毛钱的早餐,有人说“早饭奶奶”太傻,整天在义务劳动。而老人则表示“我一点都不在意,反正自己觉得对就好了。”至于会不会赔本,这位不是为了赚钱而摆摊的老人根本就没算过,只是憨厚地表示一直都是这个价格,大家都习惯了,自己也觉得好算。“这就是我的生活。和客人说说话,我很快活的。每天搬搬东西,身体也可以锻炼锻炼。特别是这些孩子,看见他们我心里就很舒畅。我这个年纪了,就需要这样。”

不图赚钱只为快活生活,不赚钱也能快活生活!对于许多衣食无忧却依然欲壑难填,一头钻到钱眼里的人们而言,这不啻是一声惊雷。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受困于物质困乏之类有形痛苦的人越来越少,而深陷无形痛苦折磨难以自拔的人却越来越多。何也?沉下心来想想,是不是心灵被什么东西堵塞蒙蔽了呢?“早饭奶奶”朴实无华的话语,是不是让我们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深的认识呢?

宅心仁厚、坚守本真、默默奉献的“早饭奶奶”,实乃大智大慧之人。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有一种伟大叫平凡。毫不夸张地说,有这样一位网红,是衢州的荣幸和骄傲。 

“早饭奶奶”坚持23年不涨价,是品德、是坚守,更是良心、善心,这与当今赚昧心钱的人形成强烈的反差;她起早贪黑,亲手制作,物美价廉,也应该感动了几代人。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早饭奶奶”却23年如一日,坚守的是人格魅力,是一颗纯朴的心,也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