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国对外经济战略转型(2)

推动中国对外经济战略转型(2)

应逐渐放弃过分追求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

如果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一般状态已不再是需求决定型,那么,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也应逐渐放弃一味追求出口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战略。众所周知,出口和贸易顺差通常意味着用本国的资源(如劳动力等)来养活他国。如果本国的资源本来就是过剩的,则出口和贸易顺差不仅能调动本国的剩余资源(如劳动力等),并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积累国际货币,以防范国际金融和能源市场的风险。然而,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已不复存在的新常态下,出口和贸易顺差必然意味着用本来已经紧缺的资源(如劳动力等)来养活他国。这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因本国产量由劳动力供给决定),同时也会损害到本国居民的福利。而进口和贸易逆差则有助于缓解资源短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长期的贸易逆差一般不可持续,唯有用本国货币购买进口才有可能。在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中,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英国,但唯独也只有美元和英镑在全球贸易中的支付比例明显高于两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以2013年为例,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支付比例高达39.52%,而美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不过10.37%;英镑在全球贸易中的支付比例为9.13%,而英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仅为3.17%。由此可以推论,美国和英国的贸易基本上是用美元和英镑支付的。正因为如此,其贸易才可以长期维持逆差。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是追求贸易逆差的前提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供给决定型时,贸易逆差有助于经济增长。

沿边开放: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近期步骤

尽管中国目前还不能用人民币从发达国家大量进口,但是有可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从周边国家大量进口。因此,中国的对外贸易战略需要逐渐从出口导向(或追求贸易顺差),转向针对发达国家平衡贸易和针对周边不发达国家追求进口和贸易逆差。这样一种战略同时也能服务于人民币周边区域的国际化,而人民币周边区域国际化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此外,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投资战略也需要从过去的鼓励大规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转向高水平引进和大规模“走出去”(即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所谓高水平引进,就是要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即能帮助中国的产业升级),而大规模“走出去”就是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针对周边国家将那些不符合中国现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这将为中国大规模从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进口提供便利,不仅可以利用境外资源(如更低成本的劳动力等)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服务,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周边区域国际化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云南等沿边省份在中国近期的对外经济战略中无疑将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

云南省地处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示,云南省要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南亚、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东南亚人口达4亿,而南亚仅印度一国就达13亿。在发展水平上它们落后于中国,从而有可能与中国存在极大的互补性。因此,云南省必然成为中国对外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桥头堡和实验区。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新增长点研究”(15ZDA010)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