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王炳林:从理论到实践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中国强调伦理的道德,政治的信仰。你看那些老一辈共产党人信了马列主义,砍头都不要紧。有夏明翰的诗为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有信仰就能够发挥你的潜能。有人统计过,说从云南的迪庆州到四川的甘孜州,两个州是挨着的,翻越非常难,因为自然环境很险恶。但是经过考察,100多年来有两支部队靠人工翻过去了,一个是传教的喇嘛,一个是中国的工农红军!所以你看,要么就有宗教信仰,要么就有政治信仰。中国不可能靠宗教信仰,我们强调的是政治信仰。当然,职业意识也很重要,但是这个东西不稳定,最稳定的要不就是政治信仰,要不就是宗教信仰。

我们为什么强调政治信仰?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是有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传统是什么?孔子讲“仁者爱人”“德治”“仁政”,强调一种道德的力量——“为政以德”“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讲“德不孤,必有邻”,这次习总书记接见日本交流团的时候又引用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有崇高道德的人不会孤单,必然会有追随者。我们强调和平,我们强调友善,必然会有人追随,不会孤单。所以,中国人不是强调死了以后怎么办,而是现实社会要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讲“未知生,焉知死”。就是说,活着的事还没有搞明白呢,管死了以后干什么呢?所以他说“敬鬼神而远之”。现实社会有什么作用呢?中国人讲究“三立”,社会上有了“三立”才能不朽。有的人死了说他永垂不朽,其实很快就朽了;有的人不朽,就是那些有“三立”的人。比如说“立德”,雷锋虽然20多岁就不幸去世了,但是他的崇高品德被世人所敬仰,所以他就不朽。“立功”,比如说秦始皇,统一大中华的功劳,这个民族会永远铭记他。“立言”,比如说老子的《道德经》,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这都是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怎么才能够实现这样一种立德、立功、立言呢?中国讲究这样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实际上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三种道德层次。第一个道德层次就是修身,这是基本道德,每一个人强调自身的那种修炼,自我的发展。它以什么为前提呢?它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前提。什么叫格物致知?用现在的话,就是科学研究获得真知。你要对这个世界茫然无知,是一个文盲,你要修炼恐怕非常难,要有一个文化水平,然后内心得到一种净化,然后达到修身的目的。中国人讲修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修身以后进一步还要在这个社会上有所作为。齐家就是影响社会,这个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社会,影响周围人。更高的追求是治国平天下,是大德。所以修齐治是中国人的一种抱负。习总书记前些时候回忆他在陕北插队的生活,他说,年轻的时候那么年轻,受了那么多苦,但是靠什么精神支柱?中国人就讲究个修齐治,磨炼没有关系,但是最后我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就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这就是人的一种抱负。宋代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就是找到事物运行的法则,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关注民生的福祉,弘扬优秀的传统学说,把中断的圣贤之说传承下去,弘扬下去,然后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中国人的抱负,中国人讲究修身立德是有传统的。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