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题转换下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时代主题转换下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关于时代主题问题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科学分析时代特征,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确定符合本国实际的国家发展道路。从建国初期的“战争与革命”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和平与发展”,不同的时代主题下,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在全球治理的新时期,和平发展时代主题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中国道路又有了新的实践探索。

一、战争与革命主题下选择了传统计划经济道路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首次把时代主题与国际形势和革命运动联系起来,创立了有关时代主题的理论。他按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态和无产阶级革命任务的阶段性变化来划分时代。列宁说:“只有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正确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走向垄断阶段,列宁根据对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分析,作出了“从前的‘和平’的资本主义被当今帝国主义时代所代替”〔2〕的判断。他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指出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并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二是战争必然引起革命。因此,战争与革命就是那个时代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或基本特征。列宁认为,这同时也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3〕世界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列宁的判断基本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即刚刚开始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主要是围绕着战争与革命展开的。列宁的时代观对斯大林有很大影响,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与战争紧密相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必然会爆发战争,这些战争将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夺取政权创造机会。

世界形势和时代主题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确定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建国前,毛泽东根据当时世界形势的状况所作出的判断也是“现在的世界,是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4〕这种判断,明确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也明确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正是因为在那个时期,我们党对时代背景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才能够制定出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取得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到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沿用了列宁的“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的论断;另一方面也有创新性的认识,这主要表现在对国际形势和战争等问题作出了一些比较清醒和冷静的判断,提出了只要世界和平与民主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的观点。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要全世界共产党能够继续团结一切可能的和平民主力量,并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

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毛泽东和我们党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更多地提出了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观点,认为当时世界的主要发展方向仍然是革命,过高地估计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危险性和紧迫性。在这种“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背景判断下,在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低下的中国,只有走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才能够适应“战争与革命”的要求。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选择的一种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实行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它的实践必然和理论根源。从理论上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既是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导的结果,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列宁认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即社会主义国家应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将有计划地组织和管理生产。从实践上看,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外压力减缓后,又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在这期间,虽然列宁对商品生产和计划经济的认识也有较大变化,但是,在社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上,他仍然强调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尤其是当时面临着巩固新生政权的艰巨任务,为了加强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实行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形成了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苏联工业化初期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组织高度集中。这种特征既是“战争与革命”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比较适应的是“战争与革命”的要求。其特点包括:第一,社会资源配置行政化。社会资源主要按照行政指令、指标的分解、调拨由政府来分配,企业按照政府的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第二,政企不分。生产计划的制定、物资的供应和产品的分配几乎由各级政府承包下来,政府直接管理企业,企业缺乏自主权,成为政府的附属物。产品之间的交换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政府“调拨”实现的。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初创时期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有效地调动和使用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面临国外武装干涉、国内反对派压力的情况下,巩固了新生政权;第二,使得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的必要的物质基础,造就了一代新型的产业工人和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知识分子,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计划经济毕竟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适应的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尖锐对立、国际形势比较紧张的历史环境。因此,它的积极作用发挥的时空也就非常有限。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