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发展中的“人本”回归 (10)

新型城镇化:城乡关系发展中的“人本”回归 (10)

(三)城乡一体化

马恩认为,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城乡关系将经历“城乡依存—城乡对立—城乡融合”式的辩证发展阶段。起初,城市诞生于农村,农村是城市的载体,城市依附于农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经济逐渐占据人类社会的主体,城乡分割和城乡对立开始显现。后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城乡依存度加大,城乡通过协调合作走向一体化。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之间的对立逐步消灭”。恩格斯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的表现,它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这种阻碍已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些将要消灭旧的分工以及城市乡村分离并且将使全部生产发生变革的革命因素,已经在现代化大工业的生产条件中处于萌芽状态”。恩格斯预言,在按照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里,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将“消失”,城市和乡村将“融合”,这种融合就是“要使现存的城市和乡村逐步演变为既有城市的一些特征,又有乡村特征的新的社会实体”。(34)

西方早期城市理论学者也相当重视城乡一体化的研究,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奠基人霍华德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即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他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构成一个“城市—乡村”磁铁,以表明在这方面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他在书中还绘制了标明“城市”、“乡村”和“城市—乡村”的三块磁铁同时作用于“人民”,并提出了“人民何去何从”的问题,从而形象地说明了他的“城乡一体化”的观点。(35)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