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2)

传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2)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不是一般的日子,而是长期传承的社会成员共同的日子,都有特定的“过法”,是包含着名称、时间、活动(涉及饮食、服饰、信仰、交往、娱乐、禁忌等)、活动空间、象征物、传说、主体的情感体验等诸多要素在内的有机体。文化内涵是传统节日的精神核心,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力量源泉,寄寓于这些结构性要素之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风调雨顺、个人康健、家庭团圆、天下太平的美好期盼,对天地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祖宗先贤的缅怀与尊崇,对亲情的倾注,对乡情的依恋,对弱者的关怀,对爱国之情的执着,等等。更进一步地,这些文化内涵从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义利关系、人格理想等层面,揭示中华传统节日所蕴藏的中华民族主导价值观念和理想诉求。比如在天人关系方面强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人既要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循时而动,同时又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赞天地之化育,辅万物之自然,利用自然并调整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在今天和未来仍具有合理性。而天地、万物、人事各守其正、矛盾统一的“和”则是“天下之达道”,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诉求。

此外,更加注重对优秀节日文学的系统化、多样化传播。节日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围绕节日现象而出现的艺术作品,包括作家节日作品和民间文学作品,前者如节日诗词、节日散文、节日小说等,后者如节日传说、节日故事、节日笑话、节日谣谚、节日仪式歌、节日短信等。在全媒体时代,可对一篇优秀的节日文学作品进行多种艺术形式的再创作,并利用文、图、音、像结合的表现方式进行系统化和多样化传播。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既可以配乐朗诵,也可以谱曲,或用舞蹈形式表现,还可以改编为音乐剧,或者与书法、绘画艺术相结合,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并通过全媒体方式进行传播。再如节日传说节日故事,过去主要是口耳相传的讲,现在可以用影视、绘本、动漫、游戏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

最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往往重视纸媒、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而忘记了我们的身体也是重要的媒体。在当下,有必要强化面对面的交流与共享。合理分配时间,分清轻重缓急,将身体在场的线下交流、共享与身体缺席的线上交流、共享做合情合理的划分与结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是高品质的节日生活,也才有更强的幸福感,也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理想功能,实现传统节日的良好传承。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