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编制 高校迎来放权,面临挑战(3)

取消编制 高校迎来放权,面临挑战(3)

延伸阅读

牵涉高校、公立医院697万人“铁饭碗”

1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动态及热点问题高峰论坛”上,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室主任、研究员何凤秋表示,今年重点要研究编制创新改革,特别是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对相关改革的影响。据了解,全国现在有111万个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约3284.4万名,在职人员2947.3万人,从行业看,教育和卫生占了大头,分别占总数的47.8%、15.7%,其中,高等教育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33.57万人;卫生行业若按3284.4万的15.7%计算为463万人,如果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将涉及697万人的“铁饭碗”。

户口、补贴改革将稳步推进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编制是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其中最大的“福利”莫过于编制能够解决很多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户口。那么,一旦取消编制后,户口、补贴等问题又将怎么管理呢?北京市发布《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提出的做法是: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对现有编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涉及与编制管理相关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相关部门要准确把握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要求,依据有关规定加强管理。目前,在养老保险方面,到去年年底,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经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今年机关事业单位则进入到实施的阶段,编制内外逐步统一的趋势是明显的,编制内人员“只领不交”的时代成为过去,显而易见,继养老保险之后,户口、补贴等方面的改革也将稳步推进。

对取消编制的三种意见

目前对高校和公立医院取消编制业界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支持,认为高校和公立医院依附在体制之内,固然可以躲避风雨,却也捆住了手脚,很难在管理方式上与私立高校和私立医院竞争;由于编制是核定的,在用人上没有自主权,发展会受到限制。一种是反对,认为高校本身的编制管理是不可能取消的,否则会乱套。高校内部如果取消编制管理,对各学院、系没有规模控制和发展规划,就失去了基本的管理规范。当然,还有第三种意见,即改革的初心应该是越改越好,而不是越改越差,应该充分考虑被改革单位的利益问题,不能是让“有编制的人”向“没编制的人”看齐,而是让“没编制的人”在改革后也和以往“有编制的人”一样幸福。

(李立国,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