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

当前,我国经济出现了低端产品供给过剩,而中高质量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方面部分传统物质生产部门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教育、医疗以及养老等公共服务行业供给短缺。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今后将把工作侧重点转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以破解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结构性难题。

仅从需求侧入手解决现阶段结构性问题是不行的。因为需求侧视角主要是用来调总量的,而不是用来调结构的。从需求侧入手,无非是抑制或刺激需求,抑制需求是让已变化了的需求结构适应没有变化的生产结构,这无异于削足适履,这种情况形成的供求均衡是不断萎缩的。刺激需求是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扩大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实现供求均衡。然而,随着扩张性政策的实施,一些低端生产活动不仅不会退出生产领域,反而在价格上涨下又有了生存甚至赢利的空间,这样,结构性问题就被掩盖了。当增长回升后,价格也往往有所上涨,为了抑制价格上涨,经济政策又会从扩张转为收缩。这样,在增长回落时,结构性问题又冒了出来。由于增长对就业有直接影响,为保增长又会推出新一轮的扩张政策。可见,在这种需求侧管理的循环中,每次结构性问题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反而被不断地积累下来,日益严重。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才能形成合力,实现保增长与调结构同步。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是存量。从国内外历史实践看,优化存量结构的调整方式有三种。

一是用行政手段实现的物质平衡,它见效快但忽视了市场竞争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这种供求平衡是缺乏效率的,而且,特别是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计划部门难以动态且准确地掌握供求变化的信息,人为实现各类产品与服务的供求平衡就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决定了配置资源方式必须从行政手段向市场手段转变。

二是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结构的改善。在价格差异、产业政策等引导下,每年投到不同部门与产业的新增资源不一样,每年的增量在第二年就会转变为存量,进而会逐步地改变存量结构。高收益部门的存量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价值中的比重会不断上升,低收益部门的比重则逐步下降。这种调整不容易引起过大的震动,但见效缓慢,而且缺少一种退出机制,要更好发挥作用,必须有其他调整方式的有机配合。随着存量规模的增大与增量进入放缓,如果只有资源进入,而缺少退出,那么,存量资产过剩就不可避免,既不利于存量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无法形成一个结构优化的动态平衡机制。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我国主要采用了这种方式来调结构。当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短缺,提高供给能力是政策的重点,总体上看,存量资产的过剩压力并不大,所以,这种方式基本上适应了这个发展阶段的需要。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产品从供不应求变为供大于求,许多制造业产能过剩。2008年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调结构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仅靠这一方式的不适应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了。

三是市场化的存量调整。在市场经济下,并购重组是存量结构调整的一种主要机制。因为一旦经济收缩,一部分产能便出现了过剩,部分经营困难的企业就产生了以低价转让资产的需求,而具有优质资产、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就会出手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就会大量发生。通过并购重组,一部分过剩产能退出生产活动,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规模扩大,所以,并购重组是实现一部分过剩产能退出的有效机制。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产业集中度又偏低,就表明并购重组机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我国经济现阶段的明显特征,一方面工业部门利润率下降,一些产业过剩产能严重,僵尸企业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行业集中度都偏低。以钢铁行业为例,2014年,我国前十大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6.59%,而韩国浦项一家钢铁企业就占了全国钢产总量的65%,日本5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总量的75%,欧盟15国的6家钢产量占整个欧盟钢产总量的74%,美国前四家钢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在65%以上。近10几年来,虽然我国并购重组方式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并购重组整合的资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0.19%升至2014年的3.93%,年增长率为24.16%,但是,这个比重还是很低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