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心坎”是送给群众最好的“礼物”

“进心坎”是送给群众最好的“礼物”

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嘘寒问暖,“零距离”与群众对话已成为领导干部工作的常态。如今领导干部开展工作也不再是“一次会议、一份文件、一张报纸、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能了事的了,必须眼、手、脑、脚并用,必须亲身实践,切实解决问题。

在一些领导干部看来,这样的工作方式理当收到工作应有的成果,理当得到社会的肯定、赢得群众的赞许。殊不知,惹来的却是不少群众讽刺、嘲笑,甚至背后骂娘。“这些领导尽搞形式主义,来我们群众中往往是说些大话套话了事走人。”“我倒是得了几个慰问金,但解决不了穷的根本问题。”“领导真会说话,就是听起来感觉空空的,我们也没得到什么帮助。”这样的语言在基层、群众中并不少见,亦或已经成为时下群众评价干部的“流行色”。不可否认,这样的语言只要从群众口中一出,领导干部工作不实的“帽子”自然也就到“头”了。

72_副本

彻底摈弃群众对领导干部作出的上述不雅评价,需要领导干部用实的作风、实的行动推进各项工作,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具体讲,就是要在工作中、尤其是面对群众的实际工作中常问群众所盼、常思群众所急、常想群众所需。在与群众“零距离”对话中先“踏门槛”、再“进心坎”,少说些大话、空话、套话、官话,多说些群众善听、想听、肯听、愿听的俗话;少做些形式上的关心,多做些实体的帮扶;少谈些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多谈些群众生活冷暖;少讲些官方大道理,多讲些群众身边事。走进群众“心坎”,站在群众立场,听群众肺腑之言,深入了解不同群众、不同家庭的不同诉求。这样,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没了,心与心之间的阻隔没了,群众心里暖和了,工作中的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可以说,领导干部切实“进心坎”了解群众心声,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始终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检验工作,是送给群众最好的“礼物”,更是赢得民心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