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求易  事不避难(2)

志不求易 事不避难(2)

——学习习近平同志坚持问题导向的治国理念的体会

摘要:人们常说“一勤天下无难事”,而我们要说的是:一勇天下无难事!中国政善于内,兵强于外。中华振兴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发挥着与自己的能力和责任相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无比信任,以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人们常说“一勤天下无难事”,而我们要说的是:一勇天下无难事!

勇首先是对自己,“打铁先要自身硬”。要直面问题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的自卑、自己的胆怯、自己的懒惰、自己的贪欲。人永远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和最可靠的朋友,那就是自己。勇敢是人最可靠的法宝和最宝贵的财富。歌德说:如果你失去了财富,你并没有损失什么;如果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如果你失去了勇气,那么你就一切都完了。“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勇者才敢爱敢恨,才能爱得真恨得深,才能敢作敢为,敢于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勇者才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才有勇气胆气、志气正气、豪气大气、朝气骨气,勇者才有人欣赏和尊敬,有人热爱和器重,有人相信和追随,勇者才会有方向和目标,有勤奋和智慧。在人生和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勇气是比智慧更加重要的东西,智慧也是靠勇气争来和发挥的。一个软骨头即使有再好的武艺也不一定敢于和能够发挥出来。有的人一手好牌却打得糟透了,有的人牌并不好但打得很好,这决不只是智慧问题而首先和根本的是勇气问题。实力既包括物质力量也包括敢于运用这种物质力量的意志力量。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

勇适用于对一切人一切事。古今中外打仗都讲“两军相逢勇者胜”,而不是“两军相逢人多者胜”、“武器优良者胜”。如果这样就没有社会没有历史没有进步了,双方比比人数、亮亮武器胜负就决定了。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其实古今中外都是软弱而不只是落后者挨打甚至亡国灭种,落后有时也是软弱无能不求进取造成的。勇者该出手时就出手,“打出一拳去,免得百拳来”,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正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了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多年的和平。今天,仍然是中国“决不打第一枪,但决不让敌人打第二枪”的宣示,敢战止战震慑着对手。敌人尊敬和害怕的是顽强的对手而不是胆小鬼。懦夫越怕鬼越有鬼,越怕失败就越可能失败。正是民族精神中钙质的多少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盛衰兴亡。

“困难像弹簧……”,人和物的关系是相对的,人和人的关系更是互动的。你对对方的态度相当程度地决定了对方对你的态度。欺软者必怕硬,扶弱者必抑强。在任何人面前,我们都要不卑不亢、自尊尊人,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切身利益。尊严同和平一样,你维护它,它才存在,你不珍惜自己的权利就会有人剥夺你的这个权利,没有尊严就只会有屈辱。说到底,人都惧怕有勇气的人,喜欢有魄力的人,信服有主见的人,追随坚强能成事的强者勇者,这是人的天性。勇者创造历史,懦夫只会被历史抛弃。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时势、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不是与人无关的、先于和外在于人的那种自然界,而是人活动的产物、实践的结果。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在“环境改变人”与“人改变环境”这个看似二律背反中不得其解而陷于唯心主义,而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革命的实践既是在既有条件下的实践,更是对既有条件的改变。马克思哲学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说明了人的能动性本质,从而成为革命者“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

勇敢不是鲁莽和固执,不是蛮横和冷酷。勇敢不可伪装,勇敢无人赐予。天下事毁于软弱怯懦者不可胜计,而误于勇敢自信者寥寥无几。勇敢不能保证人永无失败,但能保证人永不失志,永远获得对手的敬意。抗战诗人高敏夫写道:“敌人来了,如果我们不反抗,被砍下了头颅,还会被指着尸首说,看,这些奴才。”我们是战士,但只有勇士猛士壮士烈士才无愧于“战士”的称号,我们都应成为这样的强者勇者,人即使倒下也应该面向前方。

我们是一往无前改变世界的革命者,一向是在克服重重障碍、战胜各种困难中前进和发展的。现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多发期,然而,“事到难处须放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视问题,不怕困难,妥善处理国内外各种全局性的问题。我们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响应中央号召做好工作,同样需要以勇气和智慧团结带领群众,处理和解决好各自的具体矛盾和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上线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

图解:http://www.71.cn/2016/0309/870330.shtml

H5:http://eqxiu.com/s/JjkxqYQs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