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尽管宗庆后的这些建议反映了被炙烤在高房价收入比上居民的心声,且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呼应,但不出意外将引发极大争议。毕竟,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济适用房,确实存在混淆公域与私域的边界问题,有违1998年房改的市场化趋向,容易使房市回归双轨制。
事实上,1998年房改以后,政府面向困难群体曾推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双限房等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目的是为困难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目前经济适用房与双限房的逐渐淡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太符合住房市场化改革趋向,且在产权厘定、交易自由度方面过于复杂,容易导致分配式寻租设租等腐败问题。
为此,随着房价的持续走高,经济增速下行,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困难等,政府公共住房服务保障体系的涉略人群存在边际不确定性,且过度提高公共住房服务保障体系的涉略人群范围,也容易引发规范成本过高的道德风险等,这使得笼统地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济适用房,与住房市场化改革的航向不符,容易使争议口水化。
大量年轻人买不起房,承受着高房价的巨大压力确实是个问题,幸福感的降低更会引发抱怨。让年轻人住有所居,是国家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每家一套经适房的理想,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说似乎过于“丰满”了。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地方政府能够为所有的年轻家庭提供廉租房、公租房,让年轻人先有个“窝”,应该是很不错了。
先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然后通过个人努力逐步改善住房条件,这个路子应该是比较合理可行的。如果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先实现住有所居,不必急于“吐血买房”,促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那么,有条件的先买,没条件的等一等,住房问题也就不再是“一座大山”了。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