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秉林:互联网技术与学习革命(3)

钟秉林:互联网技术与学习革命(3)

挑战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

互联网教学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必然对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带来冲击。要根据互联网教学的特点以及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和学生事务管理机制,调整教学组织形式乃至教室布局;要研究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完善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调整教师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健全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评价机制,强化评估结果反馈和改进工作的机制;要组织力量研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将常态监控和动态监测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必须强调指出,上述观点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进入到了实践探索阶段;已经不仅仅是国外学校的实践探索,而是传播到了国内各级各类学校。比如,国内有的小学已经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室布局,由便于学生小组学习讨论的分组式教室布局所取代;有的初中尝试“翻转课堂”,先学后教,学校对教师提出“10+35”的要求,即课堂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余3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和做习题;有的高中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构建选择性课程体系,实现了学生每人一张课表,进行个性化培养;有的大学正在探索将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互联网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跟踪能力,早做准备,积极探索,在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点的同时,需要正视面临的问题及其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当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还不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笔者认为,要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避免炒作概念和片面夸大作用,与其忧虑将来有多少传统学校会面临消亡、有多少教师会面临失业,倒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以及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融合上。互联网教学联盟和协作组织也要避免功利性倾向,在投入产出效益、技术模式互通和提高教学效率上多下功夫。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