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小卖部拍出“天价”应客观看待(2)

中学小卖部拍出“天价”应客观看待(2)

 

校园小卖部拍“天价”让人欢喜让人忧

一直以来,得益于校园的封闭式教学以及学生集中的消费方式,校园内的小卖部都鲜有亏本的情况,并不是小卖部营销方式有多好,相反,是稳定的顾客和独家经营的模式让其赚得“盆满钵满”,如此看来,校园小卖部能够拍出173万元1年的成交价并不奇怪。

话虽如此,这样的数字背后实质牵扯着诸多利益输送,极具商业化的核算模式能让商家喜笑颜开,那学生呢?这些稳定的顾客就非要被计算在此类成本中吗?确实,商家在计算过成本之后参与竞拍,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表达的是:能不能给学生在小卖部和校外商家多一层选择?

对于处在弱势一方的学生来说,面对校园内商家的独家经营,往往表现得无可奈何,如果是正常或者良心经营还好,但若遇到无良商家,学生的权益保障就很难说了,因为校区封闭教学,学生就只有单一消费,例如成本很低的矿泉水、方便面、文具之类的商品,属于学生的必需品,可往往就是这样的固定消费模式,会让学生没有选择。

假设一桶方便面在商家进货前批发价格是2.5—3元,但是在校园小卖部里,大多数会卖4元或者4.5元,当然,价格不全部都是这样,也就是说,商家的利润大约就有四五成,而如果遇到涨价的情况,学生虽然会质疑这样的商品价格是在“坐地起价”,但是也不得不在这里购买,于是就给了校园内的商家底气,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是在“垄断经营”。

这样的情况绝非个例,校方也可以站出来义正言辞的为学生做出承诺,保证校园内的商品价格是在合理价格区间内,但是这样的承诺说服力又有几何呢?对于封闭教学区的商品销售,人人都知道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小卖部的经营是否在“坐地起价”,判定权还是在学生手上。

同样,你可能会说我这样的举例是在以偏概全,但是对于那些熟悉校园生活的学生来说,或多或少地会发现这样的情况绝不是无中生有,小卖部拍出“天价”,本质上还是有利可图,不然谁愿意拿着钱去干一些亏本买卖呢?

所以,校园小卖部173万元/年的成交价,虽然能让商家欢喜,但也能让学生忧心,因为这背后的利益诉求实在是太多,垄断式经营的优缺点一目了然,试问:如果校园不是封闭教学,去小卖部买东西的学生还会有多少?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