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竹:城市治理需要理解公众的偏好

丁元竹:城市治理需要理解公众的偏好

——基于对北京城六区交通现状和难题的调查思考

解决好北京城六区的交通拥堵是“十三五”时期首都城市管理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居民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北京市拥有出租汽车总量69000辆,按照每天50000辆参与运行,每辆日行400公里计算,大约相当于50万辆私家车占用的道路资源。管好城六区,首先是理解居民偏好与利益认定及其选择,这远远比技术标准的界定和提高重要得多。可以说,理解城六区居民的偏好是城市治理的一剂良方。

■从居民需求多样性和城市可持续性来设计城六区的公共出行模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北京城六区尤其是东城和西城区的停车难、出行难必须在“十三五”时期得到很好的解决,核心是发展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北京聚集了各类不同社会群体,自2014年以来,出租汽车经营越来越困难。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出租汽车管理体制与经营体制不能够适应城镇居民日益增长和丰富多彩的出行需求。现行管理体制与经营体制主要包括出租汽车政策制定体制机制、出租汽车经营权体制、总量控制模式、定价机制、驾驶员的身份等;城镇居民日益增长和丰富多彩的出行需求通过各区快速发展打车软件平台、互联网“专车”、黑车、三轮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在各区的广泛使用表现出来。

解决好城六区的出行问题,必须坚持市场导向,探索差异化服务。一是对专车不宜实行数量管控。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来调节“专车”资源配置,在传统出租汽车总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利用“专车”的差异性服务来弥补传统出租汽车季节性、时段性运力不足,稀释现有利益垄断,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严格实行差异化服务。车型差异化,采用高档车型,为乘客提供舒适、高端服务;服务差异化,严格驾驶员聘用标准,由第三方劳务公司负责制定驾驶员的招聘标准、培训及考核制度等;价格差异化,为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并与传统出租车相区别,“专车”价格应高于传统出租汽车的50%以上,以高位价格保证高端服务。

从“十一五”后期至今,城六区的私家车由94万辆增加到近500万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实现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持续的“共享性”推动资源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一是“共享性”发展要求保护环境,使发展更具可持续性。要承认“互联网+”等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能在资源使用效率上有较大技术突破,可以更好医治大城市病;二是以共享经济思维进行监管。互联网“专车”在性质上与传统巡游出租汽车有较大区别,继续沿用传统监管方式容易造成市场“一管就死”的局面,政府需要在管理理念、职能发挥方面与“互联网+”的要求相吻合。

■从现有的交通模式出发安排出行方式

“十三五”时期,我们建议提出一个“城市交通模式”概念,以修正“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城市综合运输体系”这两个概念。“城市交通模式”不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交通模式,而是各个地区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目前正在运行的交通运输模式。例如,北京市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69000辆出租汽车+黑车(据说10万辆)+互联网“专车”(据说30万辆)。这一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其历史、文化、地域、地理、地貌等因素浑然一体。城市管理政策制定不能不考量这些因素。

互联网“专车”的核心是把乘客与司机通过互联网打车平台直接联结,提高了出租车、专车的配置和运行效率,减少了车辆空驶和乘客等候,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出行要求与供给的直接对接。这种变革顺应了互联网时代要求,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势成必然,难以改变。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管理部门都必须认清形势,主动适应这一新变革。

根据我们的调查,从使用打车软件的情况看,大约56.85%的受访司机不使用打车软件的原因主要是“个人不想使用”。出租车司机不支持刷卡方式付款的原因最主要是“需要安装刷卡设备,麻烦”,占39.16%;其次是“现金回收期限长”,占30.21%。因此,要加大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使用的培训力度,使现有的出租车司机能够掌握各种新技术,适应约车和支付方式发展的新趋势,主动融入到“互联网+出租车”的潮流中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