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津冀 全面推动发展
记者注意到,在《纲要》中,“京津冀”并没有单独成章。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因为,京津冀协同将是贯穿未来5年城市发展的脉络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北京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主动融入其中。”这位负责人说,“十三五”时期,北京将紧紧把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发挥比较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推动京津冀区域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其中,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阿姨,写进去的这些愿望,都能实现吗?”面对7岁稚龄孩童提出的问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弯下腰,轻轻揉了揉他的头发:“能。”
从去年4月21日开始,本市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十三五”规划编制公众参与活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3.5万余人参与了公众建言活动,共收到建言1.6万条、专题调查问卷2.4万份。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齿孩童,来自基层的拳拳期待和企盼,已经汇入这份长达7.2万字的规划中。他们的下一个问题也许都是——“能实现吗?”
蓝图如何“落地”是关键。这位负责人说,“十三五”时期,全市将主要通过强化规划统筹实施、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和落实规划监督考评3项举措来全方位保障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未来5年北京的发展方向,都要以《纲要》为指导、为统筹。据介绍,《纲要》将与城市规划、人口、土地、环境等规划“多规合一”,实现各项规划在总体要求、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上都取得一致。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加强与津冀两地规划对接,形成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促进京津冀区域各领域协同发展。
同时,市级专项规划、各区发展规划,都将逐步细化、落实《纲要》中的各项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
未来5年,本市还将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用法律手段保障规划的实施,提高规划目标任务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为了让规划不仅仅是规划,各区、各部门对《纲要》的落实情况,将纳入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该负责人说,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将组织全面中期评估;本市还将完善监督评估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听取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 耿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