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影响(2)

摘要:我们应该从客观上认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首先需要国内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特别是要加快要素市场的改革进程;其次要统筹诚信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不能成为资本项目开放的催化剂,我们应该坚持循序渐进、内外统筹、掌控节奏的原则,稳步审慎地推进资本项目发展。

在这个“绿色的白条”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有些发达经济体就开始担心,我们现在的体系是一个“双挂钩”的体系,日元、欧元可以通过美元向美国换取黄金,如果我们手里的美元越来越多,就相当于美国的黄金会越来越少。从理论上来说,美元是可能会贬值的,而且它也没有那么多的黄金来支撑整个货币体系的运行。所以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国为了整个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发行更多的美元。我们知道,在经济运行过程当中,交易需求、储藏需求等等都会对货币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美元越发越多,就相当于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根据相应的理论,美元就要贬值。这个问题就“特里芬难题”,就是当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承担了国际货币的功能之后,为了维持货币的稳定就要少发货币,但是为了支撑整个全球经济的流动性,又要多发货币,所以就出现了全球流动性提供跟这个国家的币值稳定的矛盾。

像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对于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规则特别明晰,当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时候,他们就意识到美元这个货币可能无法长期承担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美元可能要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里面的“双挂钩”机制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以法国为首的六个西欧国家认为美国过度使用了它在整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权。法国总统戴高乐称之为“过分的特权”。这种“过分的特权”就是美国发行了过多的美元。为什么美国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它发行了很多美元之后,就可以没有成本地或者低成本地享受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美国在这个过程当中变成了一个消费大国,所有国家都在为它生产产品,而它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是发行美元。而发行过度的美元未来可能面临着贬值的趋势。

另一方面,美国也毫不相让,它认为现在的“双挂钩”机制是美元的发行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之所以要发行比较多的美元,是因为现在全球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贸易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美元来支撑,所以需要发行更多的美元,而且现在美元的发行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为现在美元的发行是跟黄金挂钩的,而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新增的产量也是有限的,以黄金为储备的美元发行体系为全球提供的流动性实际上是不足的,所以应该扩大美元的发行规模。

这两方形成了对立,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比利时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还是以黄金为基础,发行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也就是现在讨论的特别提款权。这是一个国际货币体系制度变迁的历程,以及特别提款权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源。

比利时提出建议之后,国际组织开始组织建立特别提款权这个机制,但实际上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1965年7月,这个建议才获得美国的首肯,当时的美国跟西欧的几个国家,还有几个重要的经济体成立了一个“十国集团”,委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工作组,承担建立这种特别提款权的应急方案,相当于初步同意建立这个新的储备货币。1967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开始对方案进行研究。1968年3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议上,由国家来进行表决讨论要不要通过这个方案,但是很遗憾法国不同意。因为这个方案认为可以不用黄金作为储备来发行新的储备货币,而法国坚定地认为一定要以黄金作为储备来发行这个新的储备货币。因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国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特别是在二战中,它认为新的储备货币的发行要十分谨慎,所以拒绝签字。这个议案直到1969年才获得通过,主要原因还是美元危机迫使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美元再也不能独立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此时其他国家的货币又都不具备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条件,法国最后也不得不同意建立新的储备机制。

特别提款权的规模非常小,因为是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来进行发行的,每次的发行过程都非常漫长,更重要的是美国经常从中阻拦。建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目的是为了部分取代美元的位置,美国自然会想要至少在流程上控制发展的进程,同时减少数量。到了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对美元的信任进一步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了最大的一次特别提款权的发行,从214亿单位一下子增加到2041亿单位。

特别提款权的发展过程,从议案的提出到现在人民币的加入已经经历了50年的时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有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全球只有5种货币能加入特别提款权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货币篮子所在的辖区,比如说人民币主要就是指中国,在这个辖区里面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比重要非常大,应该大概占到全球贸易比重的1%以上。第二个标准是“自由使用的货币”,它可以在国际交易中广泛使用,并在主要外汇市场上广泛交易。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第一个标准实际上就是贸易权重的1%,中国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在过去5年平均的贸易权重实际上都超过了10%。第二个标准,一是在国际交易中广泛使用,人民币在全球信用证开证货币中占到了9.1%的市场份额。在全球信用证使用量方面,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2015年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79%。排名前三的美元、欧元、英镑所占份额分别为44.8%、27.2%和8.5%。二是在外汇市场上广泛交易,过去几年人民币在汇率市场上的交易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目前是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符合加入特别提款权的这两条标准,但是在2010年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审议的时候,我们很遗憾没有能够加入其中。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交易中,在支付结算领域的比重还不够多,同时人民币的自由可兑换程度还比较有限。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审议每五年进行一次,到2015年,因为过去几年人民币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大大提升,所以我们就顺利加入了特别提款权。

下面介绍一下特别提款权到底是什么,如何来衡量,特别提款权的价格,或者说价值是如何来确定的。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提款权的定值很简单,一单位特别提款权就等于一美元,等于0.888克黄金。但是后来整个汇率体系都走向浮动汇率,特别提款权再盯住美元,再盯住黄金就不可能了,特别提款权开始用一篮子货币来作为标准。起初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里有16种货币,刚才提到了只要在全球贸易里的占比超过1%,就可以加入到特别提款权的篮子里面,所以刚开始是这16种货币还包括了像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丹麦、南非、奥地利等中型经济体。第一次调整之后,丹麦和南非被剔除了,沙特和伊朗进来了,为什么沙特和伊朗能够进来?因为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价格上涨非常迅速,沙特和伊朗在全球贸易的比重提升了。可以看出特别提款权贸易篮子的调整,实际上跟整个全球经济的格局是紧密相关的。

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16种货币计算起来特别麻烦,所以就简化成了5种货币。欧元流通之后,就与美元、英镑、日元组成了货币篮子。现在,人民币成为这5种篮子货币之一,同时也成为篮子货币里面的第三大货币,人民币的权重是10.92%的水平。特别提款权是如何跟美元、人民币等进行兑换的呢?就是根据这5种货币的权重来进行定值。根据美元、日元、英镑、欧元,未来还包括人民币的汇率来计算特别提款权的利率。实际上,特别提款权现在是在0.05%的利率水平,因为其他国家基本上实行的是零利率的政策,所以特别提款权也基本上是零利率的水平。从特别提款权的定值可以看到货币篮子里面的各个货币的利率是基础要素。所以特别提款权的利率能不能反映市场变化,就要求货币篮子里面的5种货币要反映市场的情况。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