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杨宜勇:2016年全国两会的一般精神和特殊精神(4)

五、2016年的政府工作重点抓五个方面

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现在想做到“稳”挺难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在惯性减速。我们的财政收入也在惯性减速,但人民的福利水平又不能够降低,同时又要刺激经济增长,又需要实行减税政策,怎么办?我们只能阶段性地提高财政赤字率。2016年我们的财政赤字率或将提高到3%左右,就是和欧盟的标准一致。这个标准够不够呢?还得试试看。什么叫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在国际上叫做相机抉择,就是试着看的意思。试对了,就这么进行下去;试不对,政策还要适当地调整。

还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现在我们的货币政策在稳健的情况下是在逐渐放松的,包括降准、降息。但是我们又不能一下子降太多,又不能搞得太灵活,我们说有4万个亿的后遗症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现在我们即使放松了,但是实体经济又推进不下去,所以老在空转。2015年的货币灵活性在哪?在股市。2016年的灵活性呢?股市不行了,就转到房地产去了。所以灵活性就是多余的货币转到哪,就表明哪个地方的价格在涨价。但是股市或者房市过炒也是不合适的,对实体经济也不好。

所以现在很多事情我们都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包括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我们首先是要尽量的要稳,稳就是稳预期,然后在宏观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相对政策调整和改革的推进。

宏观政策只有国家才有,就是有边境控制的情况下才有宏观政策,比如一个省,就很难说他有宏观政策,但是可能会有更加积极一点的财政政策。货币是受大的环境影响的,汇率根本无法控制,那是中央政府的事情,我们就是地方上了解一下宏观政策是基调就行。

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关于结构性改革方向,中央提了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的建设,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的水平,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坚持创新驱动,注重激活存量,着力补短板,加快绿色发展,着力发展实体经济。

前面讲了,产业政策要准,难在“准”字上。没有相关的体制机制变革,怎么准?这是个问题。比如,发改委有一些产业投资目录——我们理解为产业政策,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我们看到,西方宏观调控里没有这样的产业政策。那么,如何确保政府确定的政策方向和市场未来走势高度契合?这是很难的。美国的产业政策主要依靠技术政策,技术创新都是放在私人公司的,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放在民营企业。包括美国军工产业,都是私人公司,甚至炸药都是由私人公司来储存的。但我们不行。

现在,政府提出的都是方向,比如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很模糊的方向,这就给地方政府、企业的具体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过去,政府起决定性作用,现在,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如何让出决定权,让市场稳妥、可靠地配置资源?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和体制、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要为各类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公平准入的环境,其实也挺难的,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包括一些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还要进一步完善。所以,我们过去的微观政策值得检讨。以前,很多地方都依赖减税、免税优惠政策,现在,国家统一了规定,但有些地方还是变相地享有优惠政策,这叫竞争政策不公平。通过微观竞争政策不公平来实现个别地方的“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这不是真正的内功,我们要杜绝。我们的政策要往内功上使劲。

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吴敬琏曾说,现在出现了改革空转现象。改革在文件上转、在会场上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的时候着重讲这个问题。那么,改革政策要和地方积极性、群众首创精神密切结合起来。政府部门研究的改革政策在出台前征求的意见不够充分,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不顺畅、阻力重重,改革就见不到实效,老百姓也就没有获得感。

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社会政策要守住民生底线,要建立一种底线公平的思维。现在的很多社会政策,比如医保政策、养老政策,分的人群太多,高的太高、低的太低,老百姓有意见。德国的医保政策基本上就管中低收入者,如果你的收入是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你可以不上医疗保险,自己买商业保险,但是对于中低收入者,是要求参加医疗保险的。

因此,推动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呼应。

责任编辑:田甜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