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林:建设一流大学,听听雷丁斯的声音(2)

侯长林:建设一流大学,听听雷丁斯的声音(2)

那么,我国如何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笔者以为,从欧美一流大学建设的教训看,主要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一流”应该是特指的。什么是“一流”?在具体实施和创建的过程中,必须回答这一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确非易事。因为“一流”一词本身是一个商业术语,一个评价尺度,是在比较过程中产生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和一定的弹性空间,是发展的和动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中的“一流”是在一定范围的高等教育对比评估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中的“一流”概念内涵确实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并不是不能界定。这就需要对“一流”的内涵进行专门研究,尽可能梳理出具体的内容来。“一流”概念内涵需要研究的问题比较多,比如“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中的“一流”所包含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各自的具体内容到底有哪些?对“世界一流”和“中国一流”,以及“区域一流”中的“一流”怎么解读?这些都需要深入研究并且要有尽可能明确的回答。同时,“一流”不能泛化,必须特指,就是指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中的“一流”,不要随便套用在其他方面。所以,关于“一流”的理解不能模糊,应该是特指的,如果对“一流”的认识模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就会模糊。目标模糊,虽然不能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计划要落空,但很难圆满。

第二,“一流”应该是特色的。要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离不开标准,没有标准无法进行比较,没有比较也就无所谓“一流”。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有多种,有英国的、美国的等,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周光礼教授追问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很值得我们深思。人们说:“麻省理工学院是造就工程师的殿堂”“哈佛大学是培养政治家的摇篮”等,就是对这些世界著名大学办学特色的肯定。因此,在明确“一流”内涵,制定“一流”标准和绩效考核方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大学特色指标的设定,注意引导大学特色发展。

第三,“一流”应该是文化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创建要追求卓越。这个卓越不仅仅是学术、科研人员的追求,也包括管理上的,是所有的人都应该追求的卓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创建确实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需要有一流的大师,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一流的大学文化建设。世界上著名的大学都是依靠文化的不断积淀和独特的大学精神及管理理念才逐步赢得世界声誉的。剑桥大学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大学文化气质闻名于世,柏林大学崇尚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基础,耶鲁大学在“真理与光明”精神的鼓舞下许多学生成了真理卫士和光明斗士。当然,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然牵涉到绩效考核。没有绩效考核难以分出“一流”,但如果完全依靠绩效考核,又会失去文化。大学是文化的大学,因此,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大学的文化责任和使命。

(作者系铜仁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