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就使得我们处于一种“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的状态。从劳动力成本来说,比不上低收入国家;从高科技方面,又比不上发达国家。所以“二战”之后,在116个发展中国家当中只有15个完成了从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那些没有跨过去的国家,根本原因就是创新力不够。所以我们的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个讲的就是创新发展。创新还包含着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等方方面面。其中我认为制度创新是最重要的。比如说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如果我们的资源配置不按照市场竞争的效率原则来进行,不通过公平竞争,而是谁的行贿力度大就把资源分配给谁,那么,资源配置的过程就是权钱交易的过程,其结果就是既无效率,也无公正。这就是拉美漩涡、东亚泡沫、西亚北非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目标是GDP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是个什么概念?就是90万亿元。而且李克强总理还讲了一个数据,就是到2020年人均收入要达到12000美元,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坦率地说,我认为第二个目标实际上比第一个更难实现。为什么?因为如果经济搞不好,通货膨胀、币值下降,这个12000美元的目标就根本达不到。所以我说12000美元是个“硬碰硬”的指标。
李克强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夺取这一胜利意味着,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又一个里程碑。所以说,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我既讲了我们的有利方面,也如实地介绍了我们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正如十八届五中全会讲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这就是对“十三五”面临形势的重要判断。这是第一个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