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职能管理的记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各郡国的详细记载,记载了各个郡国的情况,然后反映了西汉的政权结构和大一统规模。二是考察各地风俗,为国家因地制宜地施行统治提供一个依据,因为各个地方的民风不一样,实施政策也不一样。从学术上《地理志》的撰写在史学上有重大意义,它大大发展了《禹贡》的记述方式,因为最早的地理书可以追诉到《禹贡》。《禹贡》是《尚书》里面的一个篇章。《禹贡》的内容记录了大禹时期的行政区划情况。但是《禹贡》的记述比较简单。《汉书·地理志》是根据当时的地理知识,对国家整个地理形势做了全面的描述。所以记述比较完备,记述方式要素相对来说也比较全。在后来成为后世史书中地理、郡国诸志的典范。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来说,《汉书·地理志》不能说是第一部作品,但它是承上启下的一部作品。有了《汉书·地理志》之后,中国的地理学才有了更大的发展。另外对《汉书·地理志》的研习学习也成为历代爱好地理的学者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书。尤其在清代,清代对《汉书·地理志》研究形成了一个热门,也推动了清代西北地理志学的发展。
这个《百官公卿表》在学术史上不能说有多大意义,但是在典章制度的组成部分中是有重要意义的,它的体制是《汉书》首创的。它用简明的方式记录了西汉三公九卿的迁免死。它本来是个表,但是这个表有个序,而且序非常长,相当于一篇论文了,有5千字,相当于一个志了。《史记》的《平准书》都不一定能有5千字。其实它名曰表序,实为志体。
这个表序阐述了秦汉的官制概貌及沿革,反映了除中央政权的组织结构情况外,其他各职官的基本职能及设置得失。另外各个官职要有什么职能,这个官职设立应该不应该,有用没用等还做了一个评述。这样就可以给人们更好的参考,提高了它的使用价值。在纪传体史书里面专门用篇章来叙述典章制度、职官制度、政治体制的,可以说《汉书》是一个开创之作。但这种表和志相结合的形式没有被后代继承下来,因为后代的学者从形式上继承《汉书》容易,写出《汉书》水平是很难的。后来的史家基本上就是把职官单独作为志来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