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殿才:传统史学范本——《汉书》(6)

摘要:《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第一部大一统的皇朝史。《汉书》问世于东汉初期,不但具有杰出的学术成就,而且把封建政治与封建史学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得到“命代奇作”(傅玄语)的称誉,成为传统史学的范本,在古代史学中享有最尊崇的地位。本部报告从介绍《汉书》的作者班固入手,逐层递进地详尽讲述了《汉书》的编纂成就以及它的史学价值。

但是在《史记》中,比如,项羽、高后的本纪,名字虽然叫本纪,实际上和列传的写法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把它名称改本纪了,它写了很多详尽的史实。后来《汉书》对本纪做了统一要求,比如《高后记》里面只记载大事,把其他的小事放在其他的列传里,这使得本纪体例更严谨,纲领性更加突出,能更好地发挥纲领性作用。在记事手法上,《汉书》也比《史记》有改进,比如,增加一些诏书,使一个朝代的执政特点或者关键执政环节更容易被读者感悟到。

表也是纪传体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的意义其实非常重要,它能用简明、直观的方式揭示复杂的历史现象。所以有了好的表就可以省去大量的纪传之文。但表是很不容易写的,作者必须对一个朝代的历史有很通盘的把握,所以后来的史书不写表的特别多。另外轻重权衡都必须把握好才能把表做好,没有一定历史建树和历史水平是做不了表的。《汉书》的表比《史记》增加了一些部分,一个是《百官公卿表》,一个是《古今人表》。这个《古今人表》是班固在历史记述上的一个创造,他把汉以来所有的知名历史人物分成九等,比如上,上又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中上、中中、中下,一共九等。通过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以前所有人的情况都可以一目了然。比如,上上就是尚志之人,最下面的就是下迂之人。这样做一个价值评判,也是道德评判。应该说这是班固对历史著作的一个探索。因为这个东西很难做,而且历史定评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古今人表》之后没有史书继续做下去,而且班固因为《古今人表》也经常受到一些史学家的批评,认为这个《古今人表》做得是很荒唐。但是应该看到这是他积极探索创新的一面。

《百官公卿表》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百官公卿表》就是用表的方式详细记载了汉代重要官员任职的一些情况。《百官公卿表》是了解汉代史官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材料。《百官公卿表》的序里面,对汉朝的制度进行了一个系统的介绍。《百官公卿表》是记载古代官职制度的开创之作。虽然后来用表反映官职的方式一般不被继承,但是后来纪传体史书里面都有职官制或者百官制等内容。

《汉书》的志也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做的,它补充调整了很多内容。除了篇目分合和篇名改动之外,《汉书》主要增加了四个志,一个是《刑法志》、一个是《五行志》、一个是《地理志》、一个是《艺文志》,这四个方面对历史记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把这四个方面搜罗进纪传体史书里,可以说班固的眼光独到,它扩大了纪传体史书的容量。对于各个志的排列,《汉书》做了一个调整,比《史记》更有条理,《汉书》中按律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这个逻辑顺序排列,这和当时的知识系统、国家职能是相吻合的。

体会一下十个志就可以体会得到,律例是讲宇宙的根本,在这个基础上讲礼乐,礼乐制度是国家的制度根本,然后讲刑法、讲食货、讲社会经济等。这个顺序应该说也比较合理。《史记》的八书和《汉书》的十志比起来应该说是比较单薄的,《史记》叫书,《汉书》改志。《汉书》的十志包括了很多内容,包括科学史料、典章制度、法制、经济、地理、学术等内容。改造之后的《汉书》在记述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多创新,当然有严密的组织系统。在历史撰述的成熟程度上面,是其它史学著作很难企及的。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培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